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京滬青年奮鬥新模式:以“威客”為副業網上賺錢

時間:2008-10-07 12:38   來源:中國青年報

  每當工作日的清晨,上班族們匆匆整理好衣裝,提著公文包衝出家門,擠上公交、地鐵的時候,北京市天通苑一個幽靜的小區裏,23歲的王文卻還在呼呼大睡。他是一個“威客”。

  “威客”源自英文witkey(wit:智慧,key:鑰匙),是指憑藉自己的智慧、知識和專業特長在網際網路上幫助別人解決問題並獲得報酬的人。每
當個人或者企業有需求,只需在“威客”網站發佈任務項目並公佈期限和賞金,在網站上等活兒幹的“威客”們就會通過競標接下任務。“威客”的任務小到寵物取名、廣告設計,大到市場調查、程式開發等,應有盡有。王文就是他們中的一員。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搜狐新聞中心,對千名公眾展開的一項線上調查顯示,98%的人表示會考慮兼職或者專職做“威客”。     

  31.4%公眾認同“威客”是一種新的賺錢模式

  “我現在月入3000~5000元,很多大學畢業的朋友都很羨慕。”在高中期間學習美術的王文,有著較好的電腦基礎,2006年底,通過好友介紹,他開始在一個“威客”網站上拉活兒做設計,成為了一名專職“威客”。他一個月通常會接十幾個活兒,主要以商標設計、企業VI(視覺設計)、畫冊、網站設計為主,每個項目200~5000元不等,要是參與企業的大型設計,收入會更多。

    “當然前提是你比較有能力,有能力的‘威客’會讓企業找到府來。”王文説,“威客”不是誰都能做的,像在設計領域,就必須擁有較高的設計軟體操作能力和藝術設計水準。從這個意義上來説,“威客”是年輕人的天下。

  調查中,15.4%的公眾也認為“威客”只適合年輕人。

  “威客中國”客戶服務項目負責人張雪説,“威客”的年齡一般在18~35歲之間,主要群體為在校大學生和在職人員,主要工作方式為兼職,少部分能力強、中標率比較高的人以此為生。目前“威客”多數集中在經濟發達地區,如北京、上海、廣州等地。

  據了解,“百度知道”、“雅虎知識堂”、“新浪愛問”等,是目前國內較為知名的“威客”網站,主要通過提問和回答兩個步驟來實現。當一名註冊用戶提出問題後,眾多“威客”會為其解答,提問者從中選取一個作為最佳答案。被評為最佳答案提供者的“威客”可得到網站獎勵的積分和懸賞的積分。由於這類網站提供的威客服務涉及面廣,難以做到對專業領域的深入挖掘,一些專業的“威客”網站應運而生,這些網站不再局限于“十萬個為什麼”式的競答,內容涉及平面設計、方案策劃、程式開發等更為專業的領域,激勵機制也採用現金懸賞競標方式。

  在此次調查中,31.4%的人認同“威客”是一種新的賺錢模式,體現網際網路知識價值化時代和“我的智慧能賺錢”時代到來。

  儘管如此,“威客”在國內尚屬起步階段,涉及內容技術水準相對較低,懸賞金額不高,被一些人稱為“小打小鬧”。調查顯示,6.8%的人認為只有小企業會去選擇“威客”的成果。

  “威客中國”的CEO周余對此並不認同。在他看來,選擇當“威客”,雖然並不是人人都可以獲利,但人人都可以參與。參與可以獲得樂趣,還可以通過競標學習新的知識,通過與對手的競爭提高自己的技能。雖然目前投標的主要是中小型企業,但是所謂“眾人拾柴火焰高”,大型企業更需要集體智慧産生的創意成果。

  每個人都應該是“威客”?

  作為專職“威客”,王文不需要像上班族那樣“朝九晚五”,“我一般早上10點起床,晚上12點前睡覺,但是有時活兒比較多,我可能早上6點就起床了,偶爾也會通宵工作。”在他看來,這樣的工作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時間,幹得好會有可觀的收入,生活很愜意。這也是他毅然辭去穩定的工作當一個專職“威客”的原因。

  調查中,公眾對“威客”産生的原因給出的排序是:“威客”是一種自由的賺錢模式,不受約束(22.8%);網際網路的發展和參與性的體現(22.2%);是社會高速發展下社會不斷分工的結果(17.7%);企業為了節省成本的一種項目外包行為(16.9%);就業壓力下的另一種選擇(11.6%);門檻低,沒有技術難度(3.6%)。

  周余認為,“威客”行業的興起,正如電子商務、網上購物一樣,是對傳統行業的補充和完善。“以前要做一件創意産品,企業需要到處去找人、找公司,而現在只需在‘威客’網站上發佈自己的資訊,就會有成千上萬的‘威客’們參與,供懸賞者挑選”。

  調查顯示,17.8%的人認為,每個人都應該是“威客”,而現在很多人做著流水線的工作,缺乏創意、專業不精。也有3.6%的公眾認為,“威客”産生的原因是現代人越來越沒有創造性和創新精神,需要“威客”為他們出點子。

  對此,中國科學院虛擬經濟與數據科學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國際資訊技術與決策科學》主編石勇認為,“威客”的發展並不是人們缺乏創意的表現,而是人們追求知識的結果。他認為,每個人的能力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如今社會的分工越來越細,具有創意才能的人以“威客”的形式為人們解決力所不及或者無力所及的問題,可以促進知識的共用和人類文明的進步。他認同“每個人都應該是‘威客’”的觀點,因為每個人都應該不斷學習、追求創新。

  “威客”行業的管理還存在技術瓶頸

  據了解,目前國內共有各種類型的威客網站40多家,“威客”已經超過60萬人,並且還在以每月30%的速度遞增。然而,“威客”發展中也存在很多問題,其中最為嚴重的是智力成果被盜用或模倣。

  王文舉例説,比如有企業通過“威客”網站懸賞發放設計任務。當他們在應徵任務中發現自己滿意的作品時,便找人或者自己註冊一個用戶名,參與任務的競標,併發表一個與他中意作品相類似的作品,然後自己和自己成交。這樣只需支付“威客”網站20%的費用,就佔有了他人的創作成果。

  還有一些客戶因為時間緊張、沒有合適的作品或者不想發獎金而遲遲不選標,使得設計師的精力和成果被白白浪費。也有部分“威客”的作品有剽竊之嫌,“我就遇到過這種情況,但是我們啞巴吃黃連有苦説不出啊!”王文希望國家以法律手段來維護“威客”的合法權益。

  調查顯示,為了保護“威客”的權益,37.1%的公眾呼籲供求雙方信守承諾,要有誠信意識;34.7%的人認為應該進一步完善網上支付體系;24.3%的人希望國家立法保護“威客”的智慧財産權。

  “在對有抄襲和侵權的作品進行有效管理等方面還存在技術瓶頸,目前只有靠大家恪守誠信來共同營造良好的網路環境。”石勇認為,雖然有一些針對違反規則的投標者或競標者的處理辦法,比如以公開方式來保護,讓大家共同監督惡意招標行為,但終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另外,也有一些“威客”網站的懸賞金額與市場價格相差太遠,使得很多參與者不願意好好做,懸賞者得不到滿意的作品,逐漸對這個行業失去信心。此外,“威客”如作為一種新的謀生手段,目前無論是相關法律還是社會管理,都處在真空地帶,亟待引起社會高度重視,並加以解決。

  周余説,目前“威客”基本上是設計、起名等方面的項目。這些項目金額不大,使得“威客”網站的利潤空間也不大,所以需要行業的拓展。他認為“威客”模式完全可以引入策劃、諮詢、市場調查等更為廣闊的行業。

  在此次調查中,89.4%的公眾表示看好“威客”的發展,也有10.6%的人“不看好”。還有27.3%的公眾認為“威客”應該成為一種新的職業。

編輯:王曉燕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