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布會 | 新聞人物

中國人口最少民族珞巴族走入現代新生活

時間:2008-08-20 10:33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拉薩8月20日電(記者羅布次仁、逯寒青)“我們珞巴人現在已經完全走入了現代新生活。”近日,記者探訪中國人口最少民族珞巴族集中居住的西藏林芝地區米林縣南伊溝才召村時,村長達娃說。

  初秋時節的米林縣南伊溝,山清水秀,景色如畫。走入坐落在雅魯藏布江畔、南伊溝口的才召村,村廣場上國旗昭展,大樹掩映下,一幢幢有著獨門小院,紫紅色、藍色坡屋頂的嶄新農居整齊地排列在村道兩旁。


  珞巴族是一個跨境民族,現在總人口達2985人。全國人大代表、米林縣南伊珞巴民族鄉鄉長曉紅說,黨中央、國務院一直特別關心這個全國人口最少民族的生產和生活情況。

  走入村長達娃家中,記者看到他的寬敞明亮的新房里,電視、冰箱等各種家用電器一應俱全,漂亮的藏式家具擺放四周,自來水、沼氣通入廚房。

  達娃說,珞巴族以前主要以狩獵為主,分散在西藏林芝地區米林、察隅、墨脫等縣的深山中,現在大部分集中居住在米林縣南伊鄉的三個村,其中才召村是唯一純珞巴族的聚居村,目前全村有36戶,156人。

  “不是光我的家里這麼好,全村家家戶戶都這樣。”達娃說。

  村民帕加說,在舊西藏,珞巴族人被稱為“野人”,因為那時我們生活得也確實像“野人”,像我們才召村的珞巴人,過去以狩獵為生,然後拿獵物皮毛下山換取糧食,整個珞巴族幾乎無人識字,生病只能靠巫術,從來得不到醫治,整個民族的生活基本處于半原始社會狀態。

  達娃說,1985年,政府多次動員,終于將南伊溝山林中居住的珞巴族群眾整體搬遷到了雅魯藏布江邊的才召村,並為我們免費修建了土木結構的住房。1988年,國務院批準成立了南伊珞巴民族鄉。珞巴族人的生活開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達娃說,2006年,對口支援米林縣的福建省廈門市從援藏資金中拿出了260萬元,西藏自治區民委也投入240萬元,在才召村整村推進,重新為每戶珞巴族群眾修建了獨門獨院的磚混水泥結構住房。此外,還修了水泥路面的村道、排水溝、自來水入戶工程,沼氣入戶工程,以及氣派的村委會和村廣場等公共設施。

  為了解決才召村群眾的口糧問題,今年福建省第五批援藏工作隊從援藏資金中又拿出180萬元,從附近米林農場購買了308畝優質耕地,分給才召村群眾種植。福建援藏工作隊還給才召村群眾捐助了一臺聯合收割機以及良種、化肥等物資。縣政府還定期派出農技人員指導珞巴族群眾種地養畜,今年全村各種作物豐收在望,以後口糧完全沒有問題。

  村民帕加說,現在村里家家戶戶都有電視,孩子上學也是國家包學費、住宿費和夥食費,村民們看病吃藥還可以從“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中得到補助。

  目前珞巴族人口增長迅速,南伊鄉1988年時只有56戶200多人,現在有101戶、470多人。2007年,珞巴族群眾人均純收入達到了4458元。今年珞巴民族服飾又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名錄。

編輯:王曉燕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