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山東渤海灣發現商周時期制鹽遺址

時間:2008-04-14 09:44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濟南4月14日電(記者王海鷹)由山東大學考古係、山東省考古研究所和東營市歷史博物館聯合組成的考古隊,最近對山東東營廣北農場南河崖村周圍一處商周時期制鹽遺址進行了發掘。

 

  據了解,這個遺址距離渤海十幾公里,由五六十個小地點組成,每個小地點面積在幾千平方米到幾萬平方米。

  這次在南河崖村北一公里處發掘的第一地點,面積為1000平方米。在這一發掘區的西部,考古人員發現一個面積50平方米至60平方米、深0.5米的紅燒土堆積。在這個堆積中,清理出一個2平方米見方的小遺跡,其中出土了10多對正倒相扣的盔形器。盔形器的內壁有一層白色沉澱物,經採樣化驗認定為鹽在結晶過程中産生的鈣化物。考古人員判斷,這個紅燒土堆積可能是古代煮鹽的鹽灶。在其旁邊,發現了一處黏土坑。

  在發掘區中部,考古人員發現了草木灰遺跡,裏面有可溶性鹽。在發掘區東部發現了灰綠土,據判斷為溝底的沉積。

  山東大學考古系主任王青判斷,這一條溝的用途應為獲取地下滷水。古人把滷水潑到草木灰上,等結出鹽花,把鹽花颳起,放入黏土坑,澆上滷水,得到更高濃度的滷水,然後在鹽灶中蒸煮制鹽。

  王青説,這與《天工開物》中記載的“淋煎法”的技術流程大致相符,可以認為,原始的“淋煎法”制鹽在商周時期已經出現了。

編輯:楊雲濤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