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相親500多次,醫生邱華(化名)仍未遇到意中人。如今,已35歲的他仍在相親路上徘徊,堅守著自己的擇偶信條:個子儘量比自己高;寬眉大眼;屬相相合……
邱華老家在渝西農村,1989年,他考上中專,成了村裏第一個吃上“皇糧”的人。畢業後,邱被分配到市內某行業醫院做醫生,單位效益不錯。好幾年前,他就在南岸某小區購買了百多平米的房屋,只等著找到女主人,便裝修入住新居。但10年來,邱華通過各種渠道,相親多達500余次,也未能找到新居女主人。
中專畢業時,邱華21歲,看到單位很多人學歷比自己高,他通過5年學習,終於拿到本科文憑,此時,他已26歲。見邱華工作踏實,單位不少同事紛紛給他介紹對象。最初,出於禮貌,邱都會赴約相親,但相了數十次,也沒遇到一個“有感覺的”。為了提高成功率,邱華根據自己的情況理性分析,總結了七大擇偶條件:
一、個子最好比自己高。因為他學醫出身,懂得遺傳學知識,而自己的父母都比較矮,自己身高也只有1.65米左右,他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後也是矮個頭;
二、女孩面相最好是寬眉大眼,因為這種人心眼比較少;
三、屬相要相合,屬蛇、猴的一律不考慮;
四、談過戀愛的不考慮,有過同居經歷更不見面;
五、女方父母要有文化,因為家庭環境對一個人的素質有很大影響;
六、年齡相差不能太大,否則會有生理差異;
七、女孩要有穩定職業。
此後,每次相親完畢,邱華總會按這些條件來對照,不符合條件的一律出局。轉眼到了30歲,邱華仍沒找到意中人。此時,遠在老家的父母開始著急起來,四處託人介紹,甚至從老家帶來20多名女子與邱見面,但仍被邱的條件限制在外。
為了儘快找到理想對象,邱華開始更頻繁地相親。他回憶,最多一天就相了3次親:上午10時左右,與同事介紹的某工廠女孩在茶樓見面後,得知女孩單位不好,便無心繼續;中途,接到另一同事讓相親的電話,他當即便趕到南坪,與第二個女孩一起吃飯,但這個女孩是賣花的,感覺又不太合適;下午,邱華又見了之前約好的一教師,雖然其他方麵條件還不錯,但教師形象不符合邱華的要求。整整一天相親下來,還是一無所獲。
5年前,邱華通過朋友認識了“男媒婆”周世軍(本報9月4日曾報道),委託周幫忙物色。周世軍説,幾年下來,他為邱介紹了六七十名女子,很多人自己覺得條件還不錯,但無一能通過邱的幾大條件。據了解,除了周世軍,邱華單位起碼有六七十個同事為他介紹過對象,很多人還介紹過兩三個。南岸區彈子石街道彈新街社區韓大媽説,她多次為邱介紹過對象,不知為啥總不成功。家住江北五里店、與邱同一系統工作的肖先生證實,邱華在系統內部確實因“挑剔”而聞名。如今,一提起邱,同事都會説“這小夥子夠挑剔”。以前,醫院還有護士主動追求邱,如今,再沒護士妹妹向他獻殷勤。
邱華每次相親結束,都會習慣性地把女孩電話、單位等寫在床頭記事本上。經粗略統計,10年來,他相親已經超過500次。他説,以平均每次相親消費30元計,這些年來僅相親費用就1萬5千元了,划不來。有時,他也後悔,會突然覺得曾經的某個女孩還不錯,但回頭髮現,人家孩子都已好幾歲了。如今,依然在相親路上徘徊的邱華很矛盾:隨著年齡增長,很多條件是應調整,但錯過了那麼多,如果最終找個不如以前的,也心有不甘。最後,邱華説,也許自己還是會堅持這些擇偶條件,實在找不到理想的,再降低標準,找個人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