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臺灣小麥新品種培育成功 可望提升糧食自給率

2013年04月02日 14:14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台灣網4月2日消息 據臺灣“中廣新聞網”報道,小麥製成的麵食已成臺灣人第二主食,因臺灣總産量還不及需求量千分之一,導致國際發生糧荒時常造成各類麵食也跟著大幅波動。經臺中區農改場成功培育多元小麥品種成功後,結合活化農地政策,將可提升糧食自給率,協助穩定糧價。

  近幾年來國際糧價大幅波動,連帶也造成臺灣物價飆漲,近幾年來已迫使臺當局“農委會”陸續推動活化農地政策,進行亡羊補牢。其中臺中區農改場近兩年來從國外引進1200多種小麥品係,進行選育適應臺灣氣候、易栽培、産量豐産與符合臺灣人口感製作麵粉的小麥品種。

  農改場場長張致盛表示,每年臺灣必須進口110萬噸的小麥,在各界努力推動下,臺灣小麥種植面積只維持在280公頃,還在育種與契作階段,目前已育成可媲美法國T55麵粉的臺中選二號品種、可製作義大利面與日本拉麵的杜蘭小麥麵粉。

  張致盛場長強調,在臺灣完成選育小麥品種後,將可以適地、適眾以契作模式來廣為推展秋冬季的裏作栽種面積,將可以讓休耕農地再利用,增加農民收益,並提高臺灣糧食的自給率。(台灣網 周劍)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