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10月6日消息 據臺灣媒體報道,島內經濟不景氣,連學生也感受到巨大壓力。臺灣一項調查發現,幾乎四分之一、約30萬名大學生有憂鬱情緒,需專業協助。而憂鬱原因幾乎全和錢有關,包括未來生涯發展、自己的經濟狀況、擔心家中經濟狀況債務問題等。
報道稱,臺灣董氏基金會今天公佈“大學生主觀壓力源與憂鬱情緒之相關性調查”,總共抽樣訪問57所大學及獨立學院的6000多名學生。
調查結果顯示,22.2%大學生出現明顯憂鬱情緒,換算之下島內約有30萬名大學生很憂鬱。壓力來源的前五名分別包括:“未來生涯發展”、“自己的經濟狀況”、“課業、考試成績不佳”、“身材外貌”及“擔心家中經濟狀況、債務問題”。
與2005年相比,臺灣大學生越來越擔心經濟問題。2005年只有15%的大學生認為錢不夠用是壓力所在,但今年就有35%大學生擔心自己及家裏的經濟狀況,如果加上未來生涯規劃、前途茫茫,就有超過70%的受訪者對未來經濟感到憂心。
值得注意的是,母親學歷越高,孩子就越容易憂鬱。如果媽媽是研究生畢業,小孩憂鬱比率高達35%;媽媽學歷若只有高中、高職,孩子憂鬱情況反而僅21%。
憂鬱大學生們如何宣泄壓力?調查顯示,最常的緩解壓力的方式為“上網”、“休息或睡覺”和“網路實時通訊軟體”。
由此可見,網路成為大學生宣泄情緒的重要管道,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葉雅馨就提醒家長,如果發現小孩子上網,最好用另一角度看待,或許孩子正以自己習慣的方式尋求協助。
調查也發現,住在學校宿捨得大學生容易出現憂鬱傾向,葉雅馨認為,這可能與大一新生須住校,環境適應不良有關。
精神科醫生建議,學校應該儘量輔導學生,提供生涯規劃的建議,而學生們也應自我充實本質學能,提高競爭力,別讓畢業即失業的窘境發生自己身上。(章潘)
[ 責任編輯:張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