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成忠作品:探索與迷失。反映電子時代人類的行為與靈魂的禁固
台灣網4月3日北京消息 《藝器 造藝——臺灣當代陶藝展》于4月3日至20日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該藝展展出的70組件作品分別由臺灣16位陶藝家製作完成,由於風格炯異內涵深厚,吸引了諸多觀眾為之駐足。
該展覽由臺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策展,中華文化聯誼會、中國美術館、臺灣沈春池文教基金會共同主辦,北京中展丹青展覽有限公司承辦,是“‘相約北京─2008’——海峽兩岸藝術節”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展覽以“藝器 造藝”為主題,分為“造藝篇”和“藝器篇”呈現。“造藝”是指陶藝作品已經脫離傳統釉彩、瓶罐器形的風格展示,而邁向傳遞個人情感與藝術風格的表現;“藝器”則是指以具實用功能的器品,結合個人藝術風格或思維的新趨勢。
“造藝篇”邀請的12位陶藝家的作品,以藝術行為創造了自己的真實存在,故為“造藝”。分別以“自然”、“人啊!”、“迷戀”、“奇幻”四個主題呈現,但是,其多元文化的特質與自由創作的風氣,給觀者的卻是12種獨特的風貌與藝術感受。
“藝器篇”邀請4位陶藝家,他們作品的共同特色是賦予器品更多的文化意象與精神。
臺灣自60年代初種下陶藝創作的種子,在中華文化、原住民文化及外來文化的影響下,呈現今日多元風貌。近年來,臺灣陶藝家創作的器品,不再是瓶罐之器,展品中的茶具等器物,不只追求釉色變化或火痕自然天成的趣味,而是被賦予了人文的藝術思維的呈現或文化教養的傳達。他們在意的不只是生活美學,而是在造形中融入關懷或教化,猶如在估量對萬物體貼的心。
為“造藝”,反芻“藝器”,是臺灣當代陶藝創作的新里程,也是本次展覽呈現的主題。經過三十多年的歷練,臺灣陶藝無論在藝術性或實用性上,都可以感受到源於生命深層體驗後的再創造。幾位臺灣陶藝家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來自生命深層體驗後的再創造,只是第一步而已,如何以此為基礎,開創新的藝術典範,創造出屬於東方的、中華的陶藝語匯,是接下來更具挑戰的工作。
主辦方表示,展覽期間,還將舉辦陶藝創作座談會,兩岸陶藝專家將通過直接的交流,商討為兩岸陶藝發展創造更多契機。(董文萃)
張和民作品:外在和內在的空間。講述他所遇到的一個在
公眾場合中,表現活潑、強勢的人,私底下,有不同的另外一面。
余成忠作品:滑鼠。體現電腦在人們不自覺中對人進行思維控制的主題
張和民作品:沙灘漫步
陳景亮作品:橫樹榦大壺
[ 責任編輯:董文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