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7月21日消息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島內中小學教科書全面“去中國化”:“國父”、“國畫”、“國字”、“國劇”、“古人”、“中日(甲午)戰爭”、“兩岸”、“臺灣地區”等詞,都被臺當局“教育部”列為“不適合用詞”,“應當的用詞”是“孫中山”、“中國水墨畫”、“中國文字”、“中國京劇”、“中國古人”、“日治”、“清日戰爭”、“兩國”、“我國(或臺灣)”等詞。
據報道,臺當局“教育部”半年前委託“臺灣歷史學會”進行一項“教科書不當用詞檢核”計劃,檢核對象含括小學、中學及高中各版本教科書。這項檢核計劃日前完成,臺當局“教育部”隨即函轉各教科書出版社“參考”。
這份厚約300頁的檢核報告,是臺當局“教育部”廢除“統編本”實施“審定本”教材以來,首度發函各教科書出版社,統一規範攸關“國家認同”的相關用詞。現行的臺灣中小學各版本教科書,被檢核出來的“不當用詞”,總計不下5000個。
據報道,臺當局“教育部”此舉,讓島內教科書相關編輯者頗為生氣。“民進黨‘政治臺獨’不敢搞,只好搞‘教育文化臺獨’!”臺灣高中康熹版歷史教科書主編、文化大學歷史系教授王仲孚抨擊臺當局“教育部”進行教科書檢核的做法,就是想要通過審查去干預教科書編輯的自由,讓他感覺彷彿回到戒嚴時期。
島內教科書出版商更直言,臺當局“教育部”雖然表示:“這只是參考性質”,但是“我們若不依照這種標準去編書,能通過審核嗎?”書商説,以後中小學教科書,恐怕都須全面“去中國化”。
有些島內出版社收到這份檢核報告後,火氣就大了。“‘教部’自己很爽,我們卻被整死了!”一名教科書業者説,每年都在修教科書,如修得有道理,沒話説,但這明明是政治認同的問題,用特定意識形態“檢核”教科書用詞。 (雲鵬)
[ 責任編輯: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