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臺灣學者:“戒急用忍”等於“安樂死”

2001年07月15日 08:51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台灣網7月15日消息 “‘戒急用忍’政策早已成為臺灣産業發展的絆腳石!”在昨天由“立委”賴士葆舉行的“‘戒急用忍’戒了什麼?忍到了誰?”的記者會上,臺灣新黨學者逐一發表見解,他們強烈呼籲“扁政府”——儘快鬆綁“戒急用忍”政策,並儘快訂定“三通”時間表。

  據此間臺灣媒體報道,出席昨天記者會的新黨學者不乏“大腕”,這其中就有臺大“國發所”副教授杜震華,新黨臺北縣“立委”參選人雷倩,臺北市“議會”副議長費鴻泰等。

  “‘戒急用忍’政策導致臺灣大型産業和基礎建設無法利用大陸低廉的生産因素,因而喪失企業在國際的競爭力,並大大延緩了企業的擴張速度,進而無法吸收臺灣中小企業外移後所釋放出來的勞工,失業率因此節節高升。”只要一談到“戒急用忍”政策,杜震華的氣就不打一處來。

  為了更有效地證明自己的觀點,他還拿出一系列數據進行解釋——1996年“戒急用忍”政策實施前,臺灣的失業率一直維持在1.5%至1.8%,是亞洲“四小龍”中最優越的;但是實施“戒急用忍”政策後,臺灣的失業率急速提升為2.6%至3.0%。他認為,“戒急用忍”實施後,失業率惡化並非偶然,而是限制生産因素自由移動所生成的必然結果。

  杜震華還深刻地指出,雖然“扁政府”實施“戒急用忍”政策,但一些國內産業仍可藉由國外控股公司直接向大陸投資,從而規避了臺灣當局的管制,這不僅造成賦稅不公、統計失真,對那些“守法”的大型廠商而言,則是喪失競爭優勢,無異於接受“安樂死”。

  費鴻泰則直截了當地認為,一定要除去“戒急用忍”政策、這塊臺灣産業發展路上的“石頭”,因為只有這樣,臺灣産業才能重新獲得生機和活力。但他也認為,在鬆綁“戒急用忍”外,還要有具體的配套措施,以免發生所謂的“後遺症”。

  雷倩幾乎也持相同的觀點,他表示,“戒急用忍”是窒息臺灣産業發展的政策之一,並呼籲讓“政治與經濟脫鉤”,進而實現臺灣産業的自由發展。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system ]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