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論壇網評 | 讓“新農人”真正成為“興農人”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強調,“統籌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建設”,將人才資源優勢提升至戰略高度。鄉村全面振興,“人才為要”意義重大。各級黨組織需以係統思維構建新農人生態,通過精準引才、實戰育才、生態留才,讓“新農人”真正蛻變為“興農人”,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持久動能。
人才引育的本質是資源匹配,打破傳統身份、地域限制是激活人才存量的關鍵。“十五五”規劃建議提出“豐富人才資源優勢”,要求基層黨組織建立“需求導向”的柔性引才機制。需先摸清本土產業發展痛點與人才需求缺口,建立動態人才資源庫與需求目錄,再通過鄉村人才驛站、鄉賢聯絡站等載體,常態化開展歸雁回巢、在外人才懇談會等活動。變“被動等待”為“主動對接”,既招引懂技術、善經營的產業型人才,也吸納有創意、愛鄉土的文創型人才,通過項目合作、技術入股、周末工程師等靈活模式,打破地域與身份壁壘,讓各類人才各得其所、各展其長,為鄉村發展匯聚多元活水。
培育新農人不能停留在理論灌輸,需緊扣“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要求,將課堂搬到田間地頭。要構建選、育、管、用的全鏈條培育體係,依托農村幹部學校等平臺,整合農業專家、技術骨幹、優秀村支書等師資力量,開設田間課堂、實踐工坊。推行“導師幫帶制”,由黨員致富帶頭人、駐村工作隊隊員與新農人結成幫扶對子,從產業規劃、技術應用到市場開拓進行全方位指導。聚焦數字農業、品牌打造、鄉村旅遊等新業態,將電商運營、直播帶貨、智慧種植等實用技能納入培訓內容,組織新農人參與產業項目實踐,讓其在“幹中學、學中幹”,從技術新手成長為產業骨幹,實現培養一個、帶動一片的倍增效應。
留才的根本是構建“事業留人、情感留人、待遇留人”的綜合生態。要將人才服務嵌入鄉村治理末梢,建立“人才服務專員”制度,針對新農人在用地審批、資金申請、證照辦理等方面的需求提供一站式代辦服務,協調解決子女入學、醫療保障等生活難題。探索多元化激勵機制,通過人才積分制兌換服務資源,推行技術入股分紅、收益保底+利潤分成等模式,讓人才共享產業發展紅利。營造尊才愛才的濃厚氛圍,定期開展鄉村全面振興先鋒、優秀新農人等評選表彰活動,講好新農人創業故事,增強其職業榮譽感與鄉土歸屬感,真正實現人才與鄉村的雙向奔赴。(楊紅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