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想引領新徵程】同心協力 扎實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向一流灣區邁進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錨定建設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目標,同心協力、穩扎穩打,努力實現重點突破、全面推進。牢記總書記囑托,粵港澳三地著力深化合作,加快推動各類要素連通銜接,粵港澳大灣區區域協調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

眼下,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燃動粵港澳三地,融合發展帶來的快捷和便利,讓人印象深刻。在公路自行車男子個人賽和馬拉松比賽中,運動員穿越多個口岸時,無須停頓、便捷通關。賽場外,粵港澳多個口岸為三地觀眾開通了“綠色通道”,符合條件的居民,可直接“刷臉”通關。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廣東、香港、澳門三地融合發展,賦予粵港澳大灣區“一點兩地”全新定位。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再次來到廣東考察,他強調,要久久為功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他指出,要著力深化粵港澳合作,加強科技創新合作和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進規則機制“軟聯通”,有效提升市場一體化水平,建設宜居宜業宜遊優質生活圈。

同心協力、穩扎穩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向縱深推進,融合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今天的粵港澳大灣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高效協同。在珠江口,目前已建成5條公路跨江跨海通道,今年1至10月車流量共計1.37億車次,同比增長10.52%。“軌道上的大灣區”也加快形成,大灣區鐵路運營里程超過2800公里,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超1500公里,“1小時生活圈”加速擴圍。上個月,白雲機場T3航站樓投運,可滿足年旅客吞吐量1.2億人次、貨郵吞吐量380萬噸使用需求。這個月,“粵車南下”政策正式實施,加上此前實施的“港車北上”“澳車北上”,三地居民往來將越發密切。

今天的粵港澳大灣區,規則機制“軟聯通”持續深化。當前,粵港澳三地累計發布262項“灣區標準”,覆蓋交通、中醫藥等36個領域,超8000名港澳專業人才在粵執業。“跨境理財通”業務規模突破1200億元,“港澳藥械通”惠及患者超萬人。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當地有序銜接澳門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體係,教育、醫療等先行試點各項政策基本落地,現在已有近2.5萬澳門居民在合作區生活就業,以科技研發和高端制造、中醫藥、文旅會展商貿為代表的主導產業正在加快形成。

今天的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合作動能澎湃。“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連續五年居全球創新指數前列,今年躍居全球首位。如今,大灣區已布局9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成2家國家實驗室、45家全國重點實驗室以及33家粵港澳聯合實驗室。截至今年6月,粵港澳大灣區有效發明專利達81.7萬件,佔國內總量的約1/6。不久前,在由粵港澳三地聯合舉辦的大灣區全球招商大會上,共達成投資和貿易項目2073個、投資和貿易金額2.03萬億元,這里正在成為全球企業投資興業的“引力場”。
“十五五”規劃《建議》指出,優化區域經濟布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今天的粵港澳大灣區,正加快鞏固提升高質量發展動力源作用,為中國式現代化注入澎湃新動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