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見聞堶“未來超市”已開張 高交會“黑科技”大進貨
11月16日,有著中國科技第一展之稱的第二十七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在廣東深圳落幕。三天時間,本屆高交會吸引了來自全球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多個採購團、45萬人次的專業觀眾現場參觀採購,促成1000多項供需與投融資項目現場簽約,意向成交金額突破1700億元。
這屆展會背後有哪些亮點值得關注?有哪些細節可以讓我們窺見未來五年甚至更遠的生活。一線見聞,來看總臺央視記者從現場帶來的觀察。
新產品新技術新方案
在高交會上觸摸未來
6秒人臉成像,40秒出無創血常規報告,將健康數據收納到一面鏡子里, 這是全球首創的計算生物大模型健康居家中臺。

這是全球、全行業首款搭載自動駕駛平臺的焊接打磨倣人形多功能機器人。
據官方統計,本屆高交會共吸引了5000多家知名企業和國際組織參展,新技術、新產品、新成果有5000多項。國之重器與重大裝備、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等22大展區,不僅90%都是實物展示,還有20%以上都是首展的新品。各大科研院所、產業鏈龍頭、創新型企業都來了,就連一些區縣都有了自己的展臺。來參觀的外國人更是絡繹不絕。

加拿大採購商:我非常感興趣的是,想把這些高科技帶回國。
高交會:搭建創新和機遇的橋梁
高交會,不僅是一個個科技新產品從概念、樣品走向廣闊市場的橋梁,聚焦“高技術”的同時,它還非常重視“促交易”,在這里都達成了哪些新交易?
在深圳前海展區,記者看到了這個小小的圓桌展臺,連把椅子都沒有,公司的工作人員正在熱情地向周圍的觀眾講解著自己公司的原創產品和解決方案。團隊成員介紹,公司成立七年左右,已經原創開發出了60多款工業智能化產品,服務了全球300多家行業客戶。他們告訴記者,雖然展位不大,但是為了吸引客戶,他們有自己的妙招。

思謀科技 劉凱:我們的很多客戶都是到展臺先簡單了解我們的產品,如果有意向,我們會立即安排,僅在這個場館兩公里之外,就有一家我們自己的制造工廠,他們可以在工廠內更全面地了解我們整個生產體係,確認更加深入的需求,我們就開始更深入的技術對接和商務訴求。

高交會搭建了新技術、新產品面向全球市場的舞臺,記者來到了去年採訪過的一家企業,一年時間,公司的技術研發、產品迭代都在加速。
深圳華心安全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 喻文心:從去年到今年變化比較大,一個是我們全面量產了,尤其是我們已經下線了全球首款量子模組。

深圳華心安全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 胡新波:以前,我們國內的用戶比較多,也有零星的海外客戶。這一次展會,我們發現我們國內客戶的回訪量跟海外客戶的回訪量做到了1:1。
新朋友、老朋友,高交會已經舉辦27屆了,在這個匯聚了全球最新科技的舞臺上,大家發布新產品、解決新需求、開拓新市場,尋找新機遇。而隨著我國科技創新的深入發展,今年很多科研院所和龍頭企業,也在匯聚優勢資源,聯合各種科研團隊和項目,組合參展。
深圳市人工智能機器人研究院副院長 丁寧:我們的做事方式就是一起變成一個創新聯合體,上下遊都有,我們有做整機的、有做手的、也有做傳感器的,一起組個隊。現在技術這麼復雜,沒有哪一家單位全部都能做完,組了一個聯合體跟企業溝通,進程就會更快一點。
全球對話協作
高交會上的新機遇
今年的展會還首次設立了國際投資合作洽談區,這個洽談區能有哪些新機遇?
在國際投融資對接的專區,有很多來自全球的投資機構和高交會上的一些高科技項目,在這里進行洽談。

在這個洽談區,很多投資人都有了自己的固定“展位”。他們告訴記者,這兩天,前來洽談的投資項目一個接著一個。
在現場,一位2000年的創始人向記者介紹著他們團隊最新原創的科技成果。面對投資人,她對自己的項目表現得信心滿滿。

三天的展會,參展商多、新技術多、新朋友多,信息量爆棚。高交會正如它的名字一樣,這里是高科技產品交流、匯聚、交易的平臺,也是創新的起點,已經走過二十七屆的高交會始終記錄著中國創新的腳步。更多的故事,將從這里開始,邁向更美好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