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高市早苗涉臺錯誤言論,在日本國內遭到多方質疑

2025-11-15 21:13: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近日在國會公然發表涉臺錯誤言論,宣稱“臺灣有事”可能構成日本可行使集體自衛權的“存亡危機事態”,暗示可能武力介入臺海問題,粗暴幹涉中國內政。據外交部消息,2025年11月13日,外交部副部長孫衛東奉示召見日本駐華大使金杉憲治,就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涉華錯誤言行提出嚴正交涉。

  針對高市早苗的涉臺錯誤言論,日本國內很多政治家、媒體、學者以及有識之士提出告誡和批評。14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的多位中日專家學者表示,高市早苗的涉臺錯誤言論嚴重幹涉了中國內政,踐踏了一個中國原則。戰後80年來,中日兩國未再重燃戰火,保持了和平發展,絕不能因為高市的言論,導致未來兩國兵戎相見,“她雖然是日本首相,但其言論並不代表全體日本國民的意志。”

  日學者:高市早苗涉臺錯誤言論踐踏一個中國原則

  “高市早苗的政策意圖逐一浮出水面,其核心動向十分明確:一心推行輕視民生、追隨美國、強化擴軍的路線。”日本社會民主黨14日在其官方網站發布文章這樣寫道。

  在7日舉行的眾議院預算委員會會議上,當被問及“臺灣有事”是否屬于安全保障相關法規定中可行使集體自衛權的“存亡危機事態”,高市早苗表示,“如果涉及武力行使,我認為這可能屬于‘存亡危機事態’的情形。”社民黨在文章中稱,運用自衛隊或許是高市早苗的一貫主張,但作為現任首相(此番發言)如此輕易地脫口而出,難免被指責輕率。

  日本《產經新聞》14日報道稱,日本前首相石破茂13日晚在一檔節目中針對高市早苗在國會上發表“存亡危機事態”的言論提出批評。石破茂稱,“這近乎于在說‘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設想個別案例並判定‘這種情況屬于存亡危機事態’、下令(採取)防衛行動,而歷屆政府從未限定‘這種情況就是日本有事’。”

  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11日在社交平臺X上發文表示,日本應該尊重臺灣是中國一部分的這一事實,日本不應幹涉中國內政。鳩山由紀夫8日就在X上發帖表示,高市早苗發表“存亡危機事態”言論的“目的恐怕是煽動危機,進而為增強軍事力量找借口”,“歸根結底,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日本絕不應插手。”

  “外界對事態認定擴大化的解釋心存擔憂。”日本《每日新聞》稱,高市早苗“存亡危機事態”的言論可被解讀為暗示“臺灣有事”時即便日本未遭攻擊也可能“參戰”,但具體判斷標準仍不明確。然而,對于為何能認定“日本的存亡受到了威脅”這一關鍵問題,高市早苗僅表示“將綜合判斷”,並未給出符合認定條件的具體理由。

  中國社科院日本所研究員呂耀東14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自2015年“存亡危機事態”概念的確立,到2021年宣稱“臺灣有事”會引發“存亡危機事態”,日本從國內立法角度為介入臺灣問題做了一係列準備工作。“存亡危機事態”作為一個動態化的變量,當其事態尚未達到嚴重程度時,日本政府將其認定為“重要影響事態”;當其事態嚴重時,又將其認定為“武力攻擊事態”。

  呂耀東認為,針對“臺灣有事”,日本政府傾向以“存亡危機事態”“重要影響事態”或“武力攻擊事態”予以認定,且受日本政治右傾化、國家利益導向、日美同盟等因素影響,又往往會出現恣意解釋“事態”的傾向,實質是為其武力介入臺海尋找最有利的說辭,也是為其借臺灣問題以美遏華制造借口。日本通過輿論造勢、加強立法、強化日美同盟機制等舉措,加大對臺灣問題的介入力度,勢必會嚴重衝擊中日關係和地區安全。

  名古屋外國語大學名譽教授、日中關係學會副會長川村范行14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高市早苗在國會答辯中,將所謂“臺灣有事”認定為可行使集體自衛權的“存亡危機事態”,這是等同于向中國“預告”戰爭的嚴重問題。

  川村范行稱,日本歷代內閣基于和平憲法規定的“專守防衛”原則,均不認可行使集體自衛權。2015年的安倍晉三內閣在國會強行表決通過允許行使集體自衛權的安保法案,但該法案被在野黨及學者指出違反憲法,此後安倍晉三、菅義偉、岸田文雄、石破茂歷任首相均對“何為存亡危機事態”含糊其辭。而高市早苗一舉突破歷代內閣的立場,這一發言嚴重幹涉了中國內政,踐踏了一個中國原則。

  質疑反對高市早苗錯誤言論,日本國內有多重憂慮

  “這一言論堪稱極度輕率、草率,必須予以譴責。”日本《東京新聞》發表社評稱,高市早苗所謂“存亡危機事態”的言論無異于表明日本不惜與中國開戰,她是否明白首相發言的分量?自2015年通過安保法案以來,就有觀點指出對“存亡危機事態”的定義模糊不清。而高市早苗的發言,再次凸顯出這部法律可能存在允許當政者恣意判斷的危險性。

  文章還稱,在1972年的《中日聯合聲明》中明確記載:“日本國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國政府關于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承認臺灣為“國家”。

  《每日新聞》稱,高市早苗的言論凸顯出其試圖延續安倍晉三政策的意圖——安倍執政期間便不斷強化日本對臺灣事務的介入。安倍于2020年卸任首相,在2021年12月的演講中宣稱“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試圖以此牽制中國。而當時的岸田文雄政權始終與這一表述保持距離,將其定性為前首相的個人見解。

  日本《京都新聞》在社評中稱,作為現任首相,發言的分量截然不同。高市早苗在並未明確說明為何日本的存亡會遭到威脅的情況下,就發表了所謂“存亡危機事態”的言論是“草率之舉”,可能降低行使集體自衛權的門檻,加劇地區緊張局勢。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所特聘研究員項昊宇14日對《環球時報》記者分析說,日本政界、媒體出現的質疑、擔憂和反對的聲音,恰恰印證了高市早苗相關言論的極端錯誤性和危險性,也反映出日本國內有識之士對國家前途命運的深切憂慮,這種憂慮主要源自三個層面:

  一是對憲法失控的恐懼。所謂“存亡危機事態”標準不明,本身就是對日本有關法律條款的肆意擴大曲解,本質上構成對日本和平憲法的進一步架空和顛覆,這是日本國內理性力量最大的擔憂。這一模糊定義為當政者肆意操弄政策提供了巨大空間,意味著日本依據和平憲法所奉行“專守防衛”紅線可以被輕易突破。這實質上是打開了日本對外動武的“潘多拉魔盒”。

  二是對被卷入戰爭的抗拒。日本一些政要、媒體的批評都指向一個共同擔憂——即日本的國家安全被強行與外部地緣矛盾所綁定,因為一個于法于情于理都站不住腳的理由,被拖入一場原本與日本國家安全無直接關聯、且不符合日本國家根本利益的衝突。

  三是對歷史悲劇重演的警惕。高市言論實際上是在煽動和助長危機,想要以此突破戰後軍事束縛。這反映了日本國內對右翼勢力借渲染“外部威脅”為幌子,推動國家重走軍事擴張老路的深刻警惕。這種擔憂源于對歷史教訓的反思,也是對地區和平的負責任態度。

  川村范行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戰後80年來,日中兩國未再重燃戰火,保持了和平發展,絕不能因為高市的發言,導致未來兩國兵戎相見。而且,日中關係惡化還會對兩國國民感情造成負面影響。

  另有一位不便具名的日本學者14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日本國內對于高市早苗的錯誤言論有很多反對的聲音。“她雖然是日本首相,但其言論並不代表全體日本國民的意志。”

  處理對華關係或成高市政府致命弱點

  日本社民黨14日在文章中稱,當前自民黨在參眾兩院均未獲得過半數席位,需要與維新會合作才能勉強支撐局面。高市早苗本可以收斂鋒芒、傾聽在野黨的意見,但她卻試圖通過彰顯保守主張以鞏固“核心保守層”的支持,而這並不利于政局穩定。

  《京都新聞》在社評中稱,高市早苗應當認識到,固執己見會威脅國家的安全。維護東亞地區的穩定,離不開審慎的行動。《東京新聞》則稱,這種煽動對立的言行只會損害兩國利益。

  日本JBpress網站發表文章稱,觀察目前趨勢,令人擔憂日中關係會因為高市早苗的“存亡危機事態”言論而惡化。高市內閣的“對華溝通渠道正在收窄”,既沒有此前一直充當溝通角色的自民黨前幹事長長森山裕,也沒有和中國保持良好關係的公明黨,如何處理中國問題或成為高市政權的致命弱點。

  川村范行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在高市內閣的閣僚及自民黨內幹部中,不少人對中國、對中日關係的理解並不充分,與中國方面的人際溝通渠道較為匱乏。高市內閣可能會在自民黨強硬派的裹挾下,進一步強化對華對抗姿態,他對此表示擔憂。

  “高市早苗涉臺錯誤言論,已對中日關係的政治基礎構成了嚴重破壞,當務之急是日方應以實際行動糾正錯誤,消除惡劣影響。”項昊宇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與此同時,高市的錯誤言論也預示著未來一段時間,中日關係將進入一個高摩擦、高風險的階段。

  項昊宇稱,鑒于日本國內反華遏華逆流具有一定的社會民意基礎,我們對日本必須丟掉幻想,做好鬥爭準備,堅決維護中國主權安全利益,打擊日本右翼反華勢力的囂張氣焰。同時,我們也要堅持既定對日方針路線,對日鬥爭要有理有據有節,以最大誠意和善意維護中日關係和地區和平穩定的大局。

  14日,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在例行記者會上重申,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日前公然發表涉臺露骨挑釁言論,暗示武力介入臺海可能性。日方這一係列舉動不得不令亞洲鄰國和國際社會產生強烈質疑和擔憂:日方是否真的已同軍國主義劃清界限?日本政府是否真心堅持專守防衛和無核三原則?日方是否還會恪守和平發展承諾?

  林劍稱,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也是臺灣光復80周年,我們敦促日方深刻反省侵略歷史,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停止為自身擴張軍力尋找借口,以實際行動取信于亞洲鄰國和國際社會。

[責任編輯:滕丹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