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行政之光|“老馬”不老,“小馬”奔騰:基層調解員的30年“接力跑”
央視網消息(記者 王靜遠 彭俊 王冬雪):在重慶觀音橋街道,69歲的馬善祥被大家親切地稱為“老馬”。這位扎根基層30多年的調解員,用278本共900多萬字的工作筆記,記錄了一個個調解矛盾的故事,更提煉出“老馬工作法”這一基層治理的寶貴經驗。
“調解矛盾的時間有長有短,最短半天,最長一年零兩個月。”馬善祥在接受央視網記者採訪時回憶道。
30多年來,他與同事共同解決了2500多件矛盾,小到鄰里糾紛,大到群體利益衝突。在馬善祥看來,解決矛盾必須要讓當事人控制情緒,恢復理性,要始終將防止矛盾激化放在第一位,“綜合來說,就是要以法律人、以情動人、以理服人、以德感人、以利安人”。
2012年,“老馬工作室”成立,馬善祥擔任負責人。在過去的十多年里,馬善祥在工作中堅持“老馬”帶“小馬”的方法。
丁雪姣是重慶觀音橋街道鵬潤藍海社區黨委書記、“小馬工作站”組長。作為社區“小馬”中的一員,丁雪姣在最初的工作中只會機械地照搬法條,如今她早已學會馬善祥教給她的調解藝術。丁雪姣的成長正是“老馬”帶“小馬”這一模式的實踐縮影。“老馬的調解方式,在維護法律底線的同時,最大限度地修復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裂痕,這需要更大的智慧和寬容。”丁雪姣說。
“老馬”帶“小馬”,既有傳承,也有創新。馬善祥親歷了調解員從過去為了調解“跑斷腿”,到如今拿著手機就能隨時隨地開展工作的轉變。
“老馬”指的不僅是馬善祥本人,更是一種服務基層的精神。
目前,重慶市有3000余個“小馬工作站”,培養了8萬余人的“小馬”。““老馬”帶“小馬””的工作方式也已被推廣到重慶市的各行各業中,一批批“社區小馬”“公安小馬”“城管小馬”等涌現出來。“小馬”們運用老馬教授的做群眾工作的方法,解決了群眾的各類訴求。
“雖然我現在已經很老了,但我覺得新的人民調解事業才剛剛開始。就像習近平總書記說的,我們的事業是一場接力跑,每個人都要跑好自己的這一棒。我這一棒雖然已經跑到高齡了,但我覺得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跑,這一段路除了自己要跑好,更要帶領“小馬”們跑好。”馬善祥說。
“老馬”和“小馬”,正用行動詮釋著基層治理的溫度與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