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視頻堶美國政府終于“開門” 但這些損害確定無法恢復

2025-11-13 16:05:0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字號

  △美國國會大廈(資料圖)

  當地時間11月12日,歷史最長的美國政府43天“停擺”終于結束。危機暫時解除,但無論是美國官方的財政報告,還是政客的總結,或是民眾的評論,都凸顯出這次“停擺”造成的很多損害已無法恢復。

  “永久虧掉一艘航母錢”

  △美國華盛頓特區(資料圖)

  根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10月底的計算,6周“停擺”使得美國第四季度的年化GDP增速被拉低1.5個百分點,其中約70至15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是不可逆的,畢竟拖欠的工資和救濟金可以補發,但“停擺”期間機場取消的航班、商店餐館損失的營業額、景點關門失去的收入,都是難以日後彌補的。

  作為對比,美軍最新最大的航母“福特號”造價約130億美元,也就是說一次政府“停擺”就讓美國永久損失了差不多能造一艘航母的錢。

  在地方層面,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損失尤其慘重。當地四成以上的勞動人口是政府雇員,這些人被停薪四十多天,“帶崩了本地消費”。有商戶抱怨說,自己的餐館在政府“停擺”期間營業額下降了50%。

  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在11月暴跌至三年低點,較上月下降6%,較去年同期下降近30%。

  “災後重建”才剛剛開始

  △美國商務部大樓(資料圖)

  政客們同意重新 “開門”,不等于政府就立即從“停擺”中恢復。各機構要完成人員召回、班次重置與補發工資的核對等工作,統計與監管口徑在“停擺”期間的“黑屏數據”也需要在短時間內密集上線,這些“起床工作”要花費幾天時間,且失誤在所難免。白宮表示,關于10月份通脹和勞動力市場的兩份重要政府報告“可能永遠不會”發布。

  一天取消或延誤上萬架次航班的情況要改善也得有個過程。美國機場與空管係統從“限量運行”到常態化需要花費幾天時間進行調度磨合,各方均發出提醒,短期內仍可能出現航班延誤和取消的情況。

  財政方面,此前暫停的政府採購、撥款、審批與執法檢查都需要進行批量的追趕補課,從法院事務到食品藥品審批,再到金融證券審查等,都會迎來密集的工作排期,美國政府和承包商的現金流壓力也會集中暴露。理順這些事情,可能需要花費數周時間。

  距離下次“停擺”可能不到3個月

  △美國國會大廈(資料圖)

  雖然這次創紀錄的“停擺”剛剛結束,但美國觸發“停擺”的政治機制沒變,兩黨的爭鬥沒變,下次“停擺”已經在路上了。

  這次的臨時撥款法案只能維持政府運行到明年1月30日,距今不到3個月。屆時如果兩黨談不攏新的預算,那美國政府就又要“停擺”。二百萬聯邦雇員又要被停薪,航班又要大面積延誤,博物館和國家公園也又要關閉。

  兩黨爭鬥的核心問題並未解決:即延長奧巴馬醫保補貼。民主黨此前曾警告,如果國會不採取行動,數百萬美國人的醫保保費和自付費用將大幅上漲。

  對此,參議院多數黨領袖、共和黨人約翰·圖恩向民主黨人承諾,最遲在12月第二周,將就延長即將于年底到期的《平價醫療法案》加強型補貼進行投票。而眾議院多數黨領袖約翰遜則拒絕承諾在眾議院舉行任何投票。

  但已有共和黨人發出警告,如果不採取行動防止醫保費用大幅上漲,共和黨會在未來的中期選舉中遭受重創。

  △民主黨參議院領袖舒默(資料圖)

  外界普遍注意到,美國兩黨能達成共識的難度越來越大。少數民主黨人選擇和共和黨合作“重啟”政府後,民主黨參議院領袖舒默成了 “眾矢之的”,大量民主黨人要求他辭職,因為他 “沒攔住溫和派向共和黨倒戈”。在激進派眼中,哪怕讓政府繼續“停擺”,也決不能向對手妥協。

  有人指出,維持政府運轉和維持自己政治地位這兩者中,美國政壇領袖們現在只能選一個。在這種趨勢下,3個月後的下一次“停擺”危機,美國又將如何應對?

  監制堶鄭弘制片人堶趙新宇主編堶孫蒙編輯堶吳嘯浪

[責任編輯:房琳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