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書記的關切·落地的回響堶管理服務跟上,新就業群體更有歸屬感
原標題:管理服務跟上,新就業群體更有歸屬感(總書記的關切·落地的回響)
“我們的社會群體正在細化分化,對這些年出現的快遞小哥、網約車司機、電商從業人員等,在管理服務上要跟上,填補好這個空白。”
——2025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
“一個時期有一個時期的問題,一個群體有一個群體的困難,我們要重視起來,不斷解決。”習近平總書記敏銳把握我國社會結構深刻變化,牽挂新就業群體的急難愁盼。“十五五”規劃建議提出,“改進各類社會群體服務管理,健全利益關係協調、合法權益保障制度”。
“留蘇州,還是回老家?”
幾年前,外賣小哥舒龍常常思考這個問題。
他從江蘇沭陽縣來到蘇州市獨自打拼,和妻子兒女常年分居兩地,如何徹底解決“兩頭跑”的麻煩?一道選擇題擺在面前:回老家,工作機會少;在蘇州,妻子工作沒著落,開銷比老家大,能否落得下腳?
“你每天風里來雨里去太辛苦……”電話里,面對妻子的關心,舒龍陷入沉思。這份擔憂,藏著千萬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共同的焦慮。
隨著平臺經濟蓬勃發展,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隊伍迅速壯大。然而,職業安全缺乏保障、勞動關係難界定、子女入學難、家屬就業難、職業發展受限等問題也曾困擾著他們。
群眾的難題就是時代的課題。
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叮囑:“我們的社會群體正在細化分化,對這些年出現的快遞小哥、網約車司機、電商從業人員等,在管理服務上要跟上,填補好這個空白。”
頂層設計,加速推進。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及“新就業形態”概念;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加強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組建中央社會工作部,各地黨委社會工作部陸續組建,拿出真招實招為新就業群體紓困解難……
政策破冰,層層遞進。
織密制度“保障網”。面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這一蓬勃興起的群體,無先例可循,如何破題?
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我們要順勢而為,讓其順其自然、脫穎而出”“相配套的法律法規政策措施也不能姍姍來遲”。
近年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相關部門制定指導意見,出臺重點群體專項權益保障政策,明確企業勞動保護責任,健全勞動報酬、休息、勞動安全等基本權益保障制度。
係緊職業“安全帶”。對于穿行在大街小巷的勞動者來說,職業傷害保障是最迫切的安全需求。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強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擴大職業傷害保障試點”。
2022年起,在7個省份開展職業傷害保障試點。今年7月,在總結試點經驗基礎上,從擴容省份、新增企業、拓寬行業3個維度推進職業傷害保障試點擴圍工作,試點范圍已擴大到17個省份,努力兜牢新就業群體權益保障底線。
如何讓每一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在城市里安身、安心?
“做好新就業群體的思想引導和凝聚服務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指明方向。
有效的勞務糾紛調解,是增強“小哥”城市歸屬感的重要依托。近年來,各地建立新就業形態勞動糾紛一站式調解中心3000余家,累計調解相關糾紛3萬余件。
…………
一項項政策環環相扣,目標清晰而堅定:增強新就業群體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政策保障提供底氣,舒龍一家作出決定——“全家去蘇州!”
2022年8月,舒龍了解到當地推出的積分“五入”政策:通過參與志願服務、技能培訓等方式積累積分,可兌換“入醫、入學、入崗、入托、入網”等公共服務。這項政策在普惠基礎上,為新就業群體提供了精準支持。
“參與反詐宣傳能加分,參加培訓也能加分,不費勁,還實用!”不到半年,積分達標,妻子順利成為一名社區網格員。
舒龍一家的變化,正是萬千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在政策實施中受益的縮影,勾勒出這一群體從“焦慮”走向“安心”的溫暖群像。
在北京朝陽區,“將小愛”公益寓站、“城市建設者之家”等為新就業群體提供住房保障;
在江西瑞金市,新就業群體職業能力提升平臺打造學習課堂,“定制”教學內容,學員順利畢業就能免學費;
在浙江義烏市,推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快遞、外賣站點結對聯動,把健康服務帶到“小哥”身邊;
…………
關切落地,政策生根,獲得感油然而生。
從中央部署到地方創新,從制度保障到溫情服務,一張越織越密的保障網,托舉起千萬新就業群體的夢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