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輪臺的歷史回響
中新網烏魯木齊11月11日電 (茍繼鵬)“輪臺東門送君去”“尚思為國戍輪臺”……走進位于烏魯木齊市南郊的烏拉泊古城,往來遊客都會吟誦這樣的詩句。
近日,記者從烏魯木齊市區出發,沿G30連霍高速向南而行,車行二十余公里後便到達烏拉泊古城。古城旁新建的岑參園、岑參書院內,有不少遊客吟詩打卡。
輪臺何在?歷史上,輪臺有兩處。一個是漢代的輪臺,在今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內,地處天山以南,與西漢設立的西域都護府淵源頗深,為漢朝經略西域的重鎮。至今當地的輪臺縣仍然沿用這一名稱。
另一個則是唐代的輪臺,位于天山以北。據史料記載,唐朝平定高昌國後,改易了西域州縣的名稱與建制,在天山以北設置了庭州,轄金滿、蒲類和輪臺三縣。此後,輪臺作為重要的文學意象,成為唐詩宋詞中的“詩和遠方”。盡管目前仍未能證實烏拉泊古城就是唐代輪臺所在,但其一直被寄予厚望。
“輪臺在古詩中的獨特魅力,在于它既是地理坐標,更是文化符號。”烏拉泊古城講解員盧臻說,從岑參的雪夜送別到陸遊的報國情懷,輪臺承載著歷代中央政權管轄和治理西域的集體記憶。

俯瞰烏拉泊古城。(資料圖)烏魯木齊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市文物局)供圖
據考證,烏拉泊古城是唐至元時期的重要遺址,規模宏大、規制完整,遺址略呈方形。登高遠眺,這座周長約2000米的古城,夯土城牆歷經風雨仍屹立不倒,角樓、馬面、甕城等遺跡清晰可辨。
據烏魯木齊市文物保護研究中心黨支部書記吐爾遜·克孜拜克介紹,在烏拉泊古城曾發現開元通寶錢幣、雙耳灰陶瓶、雙耳灰陶罐、花卉紋銅鏡、蓮花紋磚等文物。
“發現的蓮花紋磚,說明這座古城曾是中央政權治理西域的一處重要地點。因為蓮花紋磚是高等級建築材料,能夠使用它的城址,都是當時具有較高地位、發揮較重要作用的地方,尤其在唐代更為突出。”吐爾遜·克孜拜克說,目前來看,烏拉泊古城應是唐代軍事防禦體係的關鍵節點,也是絲綢之路商貿往來的重要驛站。
去年9月,備受關注的烏拉泊古城正式對外開放。“開放一年多來,已累計接待遊客2萬多人次。”吐爾遜·克孜拜克說,烏拉泊古城不僅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更是歷代中央政權有效治理新疆的歷史見證。
今年,烏拉泊古城入選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單位名單,並被列入“考古中國”重大項目,7月啟動主動性考古發掘,對1000平方米的核心區展開係統性發掘。

烏拉泊古城殘存的城牆。(資料圖)烏魯木齊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市文物局)供圖
遍覽古城,蜿蜒的棧道上遊客絡繹不絕,研學基地為學術交流搭建平臺,歷史陳列館生動呈現歷史脈絡。如今,這座千年古城煥發生機,正從單純的考古遺址向集考古研究、文化展示、旅遊體驗于一體的綜合性文化空間轉型。
無論是漢代輪臺還是唐代輪臺,作為中國古詩詞中的重要意象,輪臺不僅是文人墨客揮毫潑墨寄托愛國情懷的重要載體,還是歷代中央政權治理和管轄西域的核心要地。它見證了中央政權對西域的管轄與治理,是國家統一、邊疆穩定的重要象徵。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一場大雪過後,烏拉泊古城銀裝素裹,三兩遊人踏雪吟誦,千年輪臺的歷史回響在耳邊縈繞。(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