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和人口高質量發展貢獻政協智慧和力量
為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和人口高質量發展貢獻政協智慧和力量
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是在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新徵程上舉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和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係統總結“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準確把握“十五五”時期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所處歷史方位,深入分析“十五五”時期我國發展環境面臨的深刻復雜變化,對未來五年發展作出頂層設計和戰略擘畫,是乘勢而上、接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又一次總動員、總部署,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續寫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新篇章、奮力開創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的歷史主動,必將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建議》提出了“十五五”時期“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美麗中國建設取得新的重大進展”的發展目標,並就實現發展目標作出戰略部署。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將把深入學習貫徹全會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大政治任務,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緊緊圍繞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和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這兩大關乎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戰略任務履職盡責,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貢獻政協智慧與力量。
一、 充分認識“十四五”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更加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堅決做到“兩個維護”
“十四五”以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指引下,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一是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新成效。2024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濃度下降至29.3微克/立方米,比2020年下降16.3%,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7.2%,比2020年上升2.4個百分點;地表水優良水質斷面比例首次超過90%,長江、黃河全線幹流水質連續多年保持Ⅱ類;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2%,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50%以上;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組織實施新污染物治理行動,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持續改善。二是綠色低碳發展邁出新步伐。“十四五”前四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累計下降11.6%,相當于減少11億噸二氧化碳排放。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清潔電力供應體係和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綠色發展的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明顯提升。三是生態保護修復實現新進展。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係統治理,我國陸域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佔比超過30%,森林覆蓋率超過25%,首批5個國家公園設立運行,生態係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進一步提升。四是全球環境治理彰顯新擔當。作出碳達峰碳中和的莊嚴承諾並付諸實施,宣布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新一輪國家自主貢獻,推動達成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成為全球環境治理的重要引領者。
這些重大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航掌舵,在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把握生態文明建設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重要地位和戰略意義,大力推進生態文明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提出一係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這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實踐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生態文化相結合的重大成果,是人類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共同思想財富。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係統闡釋了人與自然、保護與發展、環境與民生、國內與國際等關係,其核心要義集中體現為“十個堅持”和“五個重大關係”。“十個堅持”,即堅持黨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全面領導、堅持生態興則文明興、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堅持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堅持綠色發展是發展觀的深刻革命、堅持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係統治理、堅持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堅持把建設美麗中國轉化為全體人民自覺行動、堅持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之路;“五個重大關係”,即要處理好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的關係、重點攻堅和協同治理的關係、自然恢復和人工修復的關係、外部約束和內生動力的關係、“雙碳”承諾和自主行動的關係。“十個堅持”“五個重大關係”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合體,係統回答了“為什麼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什麼樣的生態文明、怎樣建設生態文明”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我們在新時代新徵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行動綱領和科學指南。我們要更加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
十四屆政協以來,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圍繞生態文明建設開展了一係列深入調研考察視察。在浙江安吉,委員們親身感受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如何讓余村實現從採礦村到“世界最佳旅遊鄉村”的綠色蝶變;在新疆和田地區洛浦縣的沙漠腹地,成片的深藍色光伏板下充滿生機的淺綠,讓委員們對“新能源﹢生態治理”的創新模式充滿信心;在廣州海珠濕地,委員們領略了在繁華大都市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新模式;在吉林敦化大荒地村,曾經如傷疤般的黑土地侵蝕溝正在被“固溝、護坡、保土、增綠”的治理工程“縫合”;在內蒙古赤峰全球首個百萬噸級零碳氫氨項目現場、安徽淮南二氧化碳基新材料生產線、黑龍江齊齊哈爾中國一重風力發電機生產車間,委員們更加深刻理解了“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的重要論斷……實踐證明,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是辯證統一、相輔相成的,建設生態文明、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不僅可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動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走出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親眼見證了“十四五”時期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的成就,委員們更加深刻地領悟到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更加堅定了全面建設美麗中國和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二、 深刻領會“十五五”時期建設美麗中國的戰略部署,準確把握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重點任務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綠色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底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高水平保護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只有依靠高水平保護才能實現。把資源環境承載力作為前提和基礎,自覺把經濟活動、人的行為限制在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能夠承受的限度內,在綠色轉型中推動發展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建議》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要求,結合未來5年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面臨的形勢,把“美麗中國建設取得新的重大進展”作為“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提出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基本形成,碳達峰目標如期實現,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體係初步建成,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生態係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不斷提升的戰略任務,這是統籌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保護,有效降低發展的資源環境代價,持續增強發展潛力和後勁的必由之路。
要如期實現這些目標任務,必須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碳達峰碳中和為牽引,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築牢生態安全屏障,增強綠色發展動能。
要持續深入推進污染防治攻堅和生態係統優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重點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加快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努力實現社會公平正義,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十五五”時期,要重點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就要堅持環保為民,全面落實精準科學依法治污,更加注重源頭治理,強化減污降碳協同、多污染物控制協同、區域治理協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要加快落實固定污染源監管制度,實施固體廢物綜合治理行動。要加強環境風險防控,深入推進新污染物治理。要完善生態環境標準、監測、評價和考核制度。
要讓群眾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讓自然生態美景永駐人間,就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係統治理,統籌推進重要生態係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要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全面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係建設,有序設立新的國家公園。要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開展生態保護修復成效評估。要科學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打好“三北”工程攻堅戰,加強青藏高原等地區生態屏障建設。要完善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拓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渠道。要加強重點海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加強重要江河湖庫係統治理和生態保護,實施好長江十年禁漁。
要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係。能源的綠色低碳發展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關鍵,同時,能源保障和安全又是須臾不可忽視的“國之大者”。要處理好減碳和能源安全的關係,先立後破、穩中求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後破,有計劃分步驟實施碳達峰行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係,是我國能源革命的主攻方向。我國能源發展仍面臨需求壓力巨大、供給制約較多、綠色低碳轉型任務艱巨等一係列挑戰。應對這些挑戰,出路就是大力發展新能源。
“十五五”時期,要持續提高新能源供給比重,推進化石能源安全可靠有序替代,著力構建新型電力係統,建設能源強國。堅持風光水核等多能並舉,統籌就地消納和外送,促進清潔能源高質量發展。加強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推進煤電改造升級和散煤替代。要全面提升電力係統互補互濟和安全韌性水平,科學布局抽水蓄能,大力發展新型儲能,加快智能電網和微電網建設。提高終端用能電氣化水平,推動能源消費綠色化低碳化。加快健全適應新型能源體係的市場和價格機制。
要積極穩妥推進和實現碳達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是黨中央經過深思熟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我們對國際社會的莊嚴承諾,也是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形成綠色低碳產業競爭優勢,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這不是別人要我們做,而是我們自己必須要做。
按照國務院制定的行動方案,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5%左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才能順利實現碳達峰目標。今年9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上宣布新一輪國家自主貢獻,為全球氣候治理注入持續的確定性和穩定性。“十五五”時期,要實施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深入實施節能降碳改造。要推動煤炭和石油消費達峰。要完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係,穩步實施地方碳考核、行業碳管控、企業碳管理、項目碳評價、產品碳足跡等政策制度。要發展分布式能源,建設零碳工廠和園區。擴大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范圍,加快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建設。要建立健全綠色低碳標準體係,推動引領國際規則標準完善和銜接互認。要完善應對氣候變化工作體係,提升應對氣候變化特別是極端天氣能力。
要加快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態環境問題歸根結底是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問題。要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就是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只有人人動手、人人盡責,激發起全社會共同呵護生態環境的內生動力,才能讓中華大地藍天永駐、青山常在、綠水長流。
“十五五”時期加快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要深入推進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加強同國土空間規劃銜接,協同優化產業布局。要推動工業、城鄉建設、交通運輸、能源等重點領域綠色低碳轉型。要完善資源總量管理和全面節約制度,提高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水平,促進循環經濟發展。要持續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打造綠色發展高地。要落實促進綠色低碳發展的財稅、金融、投資、價格、科技、環保政策。要健全綠色消費激勵機制,推廣綠色低碳生活方式。
三、 深刻把握我國人口工作新形勢新變化,推動“十五五”時期人口高質量發展
人口問題始終是我國面臨的全局性、長期性、戰略性問題,關係億萬人民福祉和中華民族未來。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深刻洞察我國人口發展形勢,科學把握人口發展規律,不斷完善人口發展戰略,確立了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戰略目標,實現了我國人口工作思路和方法的歷史性轉變,推動我國人口發展取得重大進展。以“一老一小”為重點全面加強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務能力建設,加強養老服務保障,實施婦幼健康保障工程和健康兒童行動提升行動,我國孕產婦、嬰兒死亡率降至歷史最低水平。制定實施生育支持配套經濟社會政策,發放育兒補貼、發展普惠托育服務、實施學前一年免費教育、推動住房保障政策向多子女家庭傾斜等,努力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加快人力資源開發利用,全面提升各級教育普及水平,完善健康促進政策,穩步提高人口素質。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人口發展是關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事,必須著力提高人口整體素質,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要著眼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戰略安排,完善新時代人口發展戰略。要辯證看待人口負增長帶來的影響,既要反對“人口決定論”,又要反對“人口無關論”,趨利避害做好工作。要樹立“大人口觀”,從中國式現代化全局出發,深入研判人口變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復雜影響,在制定經濟社會政策時充分考慮人口變化因素,推動人口與財政、貨幣、就業、產業、投資、消費、生態、區域等政策形成係統集成效應。
《建議》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論述,堅持人民至上、以人為本的理念,就做好“十五五”時期推動人口高質量發展作出戰略部署,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突出“投資于人”的政策導向,任務舉措求真務實,未來五年要創造性地抓好落實。
要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當前,我國人口發展總體上由增量發展階段轉向減量發展階段,人口的主要矛盾已從數量過快增長的壓力,轉變為保持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壓力,特別是人口結構的少子化、老齡化趨勢凸顯,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新的挑戰。要健全覆蓋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務體係,倡導積極婚育觀,持續優化生育支持政策和激勵措施,有效降低家庭生育養育教育成本,進一步釋放生育潛力,維護人口合理規模和結構水平。要加強人力資源開發利用,提高人力資源利用效率,加快推動傳統人口紅利加速向人才紅利轉變。
要深入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我國是世界上人口老齡化程度比較高的國家之一,老年人口數量最多,老齡化速度最快,應對人口老齡化任務最重。要健全養老事業和產業協同發展的政策機制,優化基本養老服務供給,健全失能失智老年人的照護體係,穩妥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完善並落實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制度,加快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係,積極開發老年人力資源,發展銀發經濟,進一步推動老有所養老有所為。
要健全與人口變化相適應的公共服務資源配置機制。當前,我國人口流動活躍、集聚增強,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穩步提升,未來將有10億以上人口在城鎮工作生活。要把人口高質量發展同人民高品質生活結合起來,把“投資于物”同“投資于人”緊密結合起來,根據不同地區的人口數量、結構、分布和流動情況統籌配置資源,穩步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推動更多公共服務向基層下沉、向農村覆蓋、向邊遠地區和生活困難群眾傾斜,健全與常住人口相匹配的公共資源配置機制,擴大學齡人口凈流入城鎮的教育資源供給。
四、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為推動“十五五”規劃實施凝聚人心、凝聚共識、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學習宣傳貫徹好全會精神,圍繞推動實現“十五五”時期全面建設美麗中國和推動人口高質量發展各項目標任務履職盡責,是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肩負的光榮使命和重大政治責任。我們將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立足人民政協性質定位,充分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為制定和實施好“十五五”規劃貢獻智慧和力量。
要加強理論學習,把牢履職政治方向。把深入學習全會精神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團結引導委員會和所聯係界別委員,以多種形式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建議》,深刻領會和把握“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意義、指導思想、重大原則、重大戰略、根本保證,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會精神上來,立足實際把全會精神貫徹落實到履職工作中。深化對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口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論述的理論研究和闡釋,強化協商議政的理論支撐,加大對重大戰略問題的研究研判,深刻理解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保護的辯證統一關係,深入分析我國人口結構變化對未來五年的影響,確保履職工作的正確方向。
要深入調研議政,助力科學民主決策。瞄準“十五五”時期全面建設美麗中國和推動人口高質量發展的目標任務,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選擇具有全局性、戰略性、基礎性的重大課題,組織委員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和協商議政,為制定和實施好“十五五”規劃出謀劃策。重點圍繞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建設新型能源體係、加強青藏高原等地區生態屏障建設、加強新污染物治理、加強海洋資源開發利用保護、優化生育支持政策和激勵政策、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等任務,深入基層一線,掌握真實情況,研判發展趨勢,努力提出具有決策參考價值、更好助力制定和實施“十五五”規劃的對策和建議。
要加強民主監督,助推決策部署落實。堅持協商式監督定位,圍繞“十五五”規劃中關于全面建設美麗中國和推動人口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決策部署落實情況和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扎實開展民主監督。完善監督工作機制,通過組織委員視察、專題調研、情況通報會等形式,深入了解規劃實施中的難點堵點,實事求是反映情況,提出建設性意見,推動解決實際問題。聚焦綠色低碳發展重點領域改革任務落實、重大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實施、環境治理體係建設、生育支持政策落實等持續開展民主監督。
要強化責任擔當,廣泛凝聚思想共識。堅持把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廣泛凝聚共識作為履職工作的中心環節,充分發揮政協委員的專業優勢和界別影響力,多種形式做好全會精神的宣傳解讀工作,協助黨和政府解疑釋惑、引導預期、凝聚共識,團結帶領所聯係的界別群眾客觀看待“十五五”時期我國發展面臨的困難和優勢,增強克難關、戰風險、迎挑戰的信心和決心。引導委員深入界別群眾,了解實踐中創造的新鮮經驗,廣泛聽取改進工作的意見建議,反映群眾所思所想所盼,為推動實現“十五五”發展目標凝聚智慧和力量。
徵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奮蹄。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將在全國政協黨組的領導下,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強烈的歷史使命感,銳意進取,扎實工作,為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不斷開創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