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好評中國堶“進博之約”繪開放長卷,中國擔當注世界信心

2025-11-05 14:54:00
來源:紅網
字號

  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南廣場。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唐代遠

  當第八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大幕在黃浦江畔拉開,這場承載著全球貿易合作期許的盛會,正以愈發開放的姿態、創新的活力,為變亂交織的世界經濟注入寶貴的確定性。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擘畫了未來五年的宏偉藍圖,《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對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作了專章部署,提出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開創合作共贏新局面”。而作為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後首場重要經濟外交活動,進博會以實踐回應“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的時代之問。

  八年來,從累計4100多批展品進境、總貨值超80億元的貿易成果,到今年123個“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企業參展、同比增長23.1%,用不斷刷新的數據展現中國持續擴大開放的姿態。為共享紅利,打造首個最不發達國家產品專區,推動“零關稅”待遇落地;為激活非洲合作潛力,擴容非洲產品專區,參展非洲企業數量同比激增80%,把“惠全球”的理念從紙面落到展臺,這生動印證了“與中國合作,就是與機遇同行”的深刻內涵。

  當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中國卻以“越辦越好”的進博會打破認知偏見,構建起全鏈條服務的合作生態。不僅在展館內設立“1+8+N”安商助企服務矩陣,把“小葉子”志願者納入服務隊伍,讓參展商“有人可找、有難可幫”;更在展館外,努力推動“展品變商品、展商變投資商”。這種“既重當下、更謀長遠”的服務,讓進博會超越了“一次性展會”的局限,成為全球企業深耕中國市場的“加油站”,也讓世界看到,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

  進博會的“確定性”,更源于對全球創新動能的持續激活,推動展會從“商品展”升級為“創新秀”。今年461項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集中亮相,全球首發的小直徑可控擴張血管支架刷新醫療技術高度,亞洲首秀的人工智能助聽器彰顯民生科技溫度,工業級高精度人形機器人則預示著智能制造的未來方向。為讓創新成果高效轉化,展會精準對接產業需求,引入低空經濟、綠色低碳等未來產業題材,融入銀發經濟、冰雪經濟等新消費場景,這種“把創新當使命”的行動,讓中國大市場真正成為全球創新的試驗場、應用場,也讓跨國企業深刻感知扎根中國,就能擁抱未來的發展機遇。

  八載耕耘,進博會的“朋友圈”從拓展到深化,“含金量”從提升到厚重,早已成為中國踐行開放發展理念的生動注腳。未來,進博會必將以更開放的姿態、更創新的舉措、更務實的服務,持續釋放中國超大規模市場的紅利。在開放合作的大潮中,為世界經濟復蘇注入更強勁的動力,書寫更多“中國機遇、全球共享”的共贏篇章。

[責任編輯:滕丹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