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畝均效益,看當下更看未來(貫徹四中全會精神一線見聞)
開欄的話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明確了“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方針和主要目標,擘畫了未來五年發展的宏偉藍圖。學習好貫徹好全會精神,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全黨全國的重大政治任務。
本報今起開設“貫徹四中全會精神一線見聞”欄目,記者深入基層一線、感受時代脈動,聚焦各地區各部門學習貫徹全會精神的舉措行動,展現廣大幹部群眾邁向“十五五”、投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生動實踐。
江蘇鎮江,丹陽慧創醫療設備有限公司的一間辦公室里,董事長汪待發有些意外,在電話里問:“哪方面沒有達標?”
國家級人才團隊領銜,業界前沿的腦機接口技術——丹陽慧創的主力項目,在鎮江市重大產業項目評估中未獲“優秀”。
電話那頭,鎮江市發展改革委項目評估組組長許婷分析:“‘未來經濟社會效益’這項,與公司持有的100多個專利不成正比,是最大失分項。”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完善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考核評價體係’。”許婷介紹,鎮江通過創新重大產業項目“前評估”機制,為優秀項目配好資源,引導企業“跳一跳、向上夠”,邁向高質量發展。
“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是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的“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的第一項。
丹陽慧創也一直在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其研發的第一代產品近紅外腦功能成像設備得到市場認可,公司畝均稅收超50萬元。
“畝均效益的提升,不僅看當下,更要看未來。”許婷直言,“公司的第一代產品市佔率很高,但那麼多專利在手,為什麼不加快研發新的產品呢?”
“指揮棒”下,汪待發決定跳出“舒適區”、勇闖“無人區”:前不久,投資5億元、瞄準國內空白的近紅外光學腦機接口診療裝備項目,在“前評估”中獲評“優秀”。回想起之前的那通電話,汪待發深感企業加強研發的努力是值得的。
項目得到省市縣三級支持:丹陽拓寬產品應用場景,鎮江積極推進新產品上市審批流程,省發展改革委提供政策指導……“未來可期!”汪待發頗有信心。
引導企業邁向高質量發展,鎮江在“前評估”基礎上還增設了“後評價”機制。
鎮江北汽藍谷麥格納汽車有限公司,平均每兩分鐘下線一臺新能源車,增程式新車型11月份的訂單量超萬輛。
這是一家響應“指揮棒”、從燃油車轉型而來的新能源整車企業。作為鎮江重大項目建成後,企業卻一直未完全達產。
什麼原因?鎮江通過“後評價”回頭看這個重大項目:創新不足、產品單一。市發展改革委提出研發增程式車型的建議,幫助企業與高校共建創新聯合體,同時協調產銷對接平臺,助力打開市場。
“8月新車型備案,10月產線改造,10月底首臺增程式新車型下線。”公司綜合管理部部長王鵬說,目前訂單可觀。
“前評估把關、後評價問效,為產業項目裝上‘導航儀’‘加速器’,高質量發展動能更強。”鎮江市發展改革委主任談沁磊介紹,今年以來,制造業領域重大項目與鎮江主導產業契合率超80%。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我們將進一步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幫助提升產業項目含金量、含新量,讓更多企業家從創新的嘗試者變為受益者,共同邁向高質量發展。”鎮江市委書記馬明龍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