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時評·聚焦“十五五”規劃建議|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
新華社北京10月31日電?題: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
新華社記者周瑋
文化繁榮興盛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將“社會文明程度明顯提升”列入“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並將“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作為戰略任務進行專章部署,為未來五年文化建設指明方向。
“十四五”時期,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公共文化服務水平不斷提高,截至2024年底,全國已有群眾文化機構近4.4萬個,備案博物館數量達到7046家,免費開放佔比91%以上。文化產業蓬勃發展,文藝精品創作繁榮活躍,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富足,幸福感顯著提升。
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腦袋。邁上“十五五”新徵程,人民群眾物質生活越豐富,精神文化需求就越突出,就更需要提升文化服務和文化產品供給能力,從而更好滿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開啟文化新篇,要在夯實根基。深化黨的創新理論學習和宣傳教育,創新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建議》就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出一係列部署。按照《建議》各項要求,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發揮文化養心志、育情操的作用,將為自信自強、創新創造提供堅實底氣。
堅定文化自信、推進文化自強,需大力繁榮文化事業、加快發展文化產業。從“提升文化原創能力”“繁榮互聯網條件下新大眾文藝”“實施公共文化服務提質增效行動”,到“發展新型文化業態”“引導規范網絡文學、網絡遊戲、網絡視聽等健康發展”“豐富高品質旅遊產品供給”……聚焦新形勢新需要,《建議》針對性地提出一攬子新舉措,繪制出文化發展的新圖景。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與時俱進把握人民群眾新需求,文化的活力定能奔涌不止。
交流互鑒,激揚文明偉力。近年來,從文化“新三樣”加速出海,到中國遊成為海外民眾新時尚,中外文化交流呈現蓬勃之勢。落實《建議》對“提升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的部署,深化國際人文合作、支持文化企業與精品加快“走出去”,深化文明對話與產業協同,將為文化創新開辟新空間,助力國家文化軟實力不斷躍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