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記者手記:在慶州,當千年古都遇見APEC

2025-10-30 10:12: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社韓國慶州10月29日電 題:在慶州,當千年古都遇見APEC

  中新社記者 黃鈺欽 劉旭

  當列車緩緩駛入韓國慶州火車站,新羅時期的宮殿式建築輪廓在陽光中舒展,時空交錯的恍惚感悄然襲來。

  慶州,這座韓國東南部慶尚北道的城市曾是新羅王朝古都,歷史文化遺存豐富,被譽為“沒有屋頂的博物館”。作為今年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主辦地,這座千年古城如今更加吸引全球目光。

  10月28日,韓國慶州街頭,APEC氛圍濃。中新社記者 盛佳鵬 攝

  在慶州火車站大廳,一抹傳統服飾的身影格外亮眼——著典雅新羅時期服飾的接待人員裴柔美,手中舉著一盞古典燈籠,布制燈罩上“APEC”字樣隨光影流轉,與裙擺紋樣相映成趣。

  “這盞燈籠的原型,是新羅王朝貴族在宮中行走時使用的照明工具。”她告訴記者,“我們在上面印上APEC與慶州的標志,用以歡迎遠道而來的各國來賓。”

  一盞古燈,照見腳下的路,更是一座古城向世界張開的懷抱。這份融合古今的巧思,在APEC的會徽上得到了更精妙的詮釋。

  今年會徽的靈感源自一只在花間飛舞的蝴蝶,寓意APEC連接成員經濟體,為亞太地區的繁榮發展作出貢獻,振翅的姿態則象徵著推動繁榮發展的創新與變革。

  而會徽右側那張古樸的笑臉,則直接溯源至慶州出土的新羅時期人面紋圓瓦當——一張跨越千年的微笑,此刻正迎接著APEC大家庭的八方來客。

  這份歡迎,遍布慶州的街巷與古跡。佛國寺的青磚飛檐前,皇理團路的時尚潮流里,乃至穿梭往來的出租車和接駁巴士上,APEC的標識不時躍入眼簾。

  資料圖,遊客在韓國慶州佛國寺參觀遊覽。新華社記者 姚琪琳 攝

  推開佛國寺門前一家文創咖啡店的門,咖啡香醇厚。木質櫃臺上,佛國寺主題的冰箱貼旁,陳列著印有“APEC 2025”字樣的文化衫。

  “這里是景點,本來遊客就多,最近人更多了。”店員笑意盈盈,“慶州是座歷史悠久的城市,希望來自各地的遊客能感受到這座城市特有的文化與溫度”。

  行至皇理團路附近,一座形似瓶身的圓形石塔映入眼簾。那是由300余塊花崗岩砌成的瞻星臺——韓國最具象徵意義的國寶之一,寓意一年的時序輪回。傳說新羅時期的女王曾在此仰望星空、測定節令,借星象推農時。

  陽光灑在石塔表面,古樸而沉靜。如今,瞻星臺周圍已搭建起臨時舞臺,為APEC期間的樂舞表演提供場地。不遠處,中英韓三語的導覽手冊整齊擺放在桌臺上。“我為慶州能承辦APEC感到榮幸。”問訊處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希望借這次會議,讓更多人能看到慶州傳統與現代並存的魅力。”

  此次APEC會議的主會場,設在慶州和白國際會議中心。“和白”之名,深植于當地文化傳統,意指以全體一致表決為原則的合議體會議機構,展現著聚集、分享、溝通的會議文化。

  在主會場旁邊,媒體中心已經迎來全球各地的新聞同行。演播室燈光次第亮起,準備向世界傳遞APEC會議的聲音。媒體中心提供的導覽手冊,細述著慶州深厚的歷史背景,為這場經濟合作的盛會,鋪墊了一層濃鬱的文化底色。

  從火車站的燈籠到會徽的笑臉,從瞻星臺的石塔到主會場和白的理念,慶州正以其跨越千年的微笑,連接著歷史與未來,也連接著來自亞太各地的朋友。在千年古都遇見APEC,傳統並未褪色,交流正在生長。(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