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場景聯動打造“賞秋遊”沉浸式新體驗 “秋日經濟”帶火文旅消費新實踐
央視網消息:金秋十月秋意正濃,北京日前全新上線的“漫步北京之秋”專題活動為市民打造沉浸式城市休閒新體驗。

秋天的北京有其獨特的城市氣質。圍繞古都文化脈絡與秋景特色,北京推出了4條“秋日散步美學”線路,涵蓋古建、京郊、胡同與亮馬河四大特色場景。在老舍的丹柿小院,橙黃的柿子挂滿枝頭,與紅檐灰瓦的中式四合院相映成趣。五四大街上遊人如織,滿目黃葉隨風舞動,連帶著紅色地標和沿街美食熱鬧起來。不少遊客漫步亮馬河畔,享受愜意秋日。

除了線下場景串聯,北京文旅部門還與社交媒體合作,通過線上流量推廣,引導市民走出家門,分享賞秋攻略和創意作品,形成了“線上互動、線下打卡、消費聯動”的閉環。
賞秋·京彩調色盤上新:“坐下來”賞秋 長椅打造微景觀
除了推出多條賞秋主題線路,北京還在金黃的銀杏樹下和街頭巷尾上新了數百個“秋日限定”主題裝置。
“秋日長椅三分鐘計劃”創新推出了三大電影畫框場景。朝陽公園的饅頭柳以其獨特的“西蘭花”樹形,成為市民“出片兒”的熱門機位。在地壇公園,畫框將古柏與銀杏林定格,皇家園林的秋日氣韻引來遊客駐足。

到家門口的公園尋找秋色,在清河之洲布置的這處電影畫框,從視覺上面就幫我們框住了城市的一角。從遠處的車水馬龍到近處水面上時不時遊過的綠頭鴨等水鳥,以及漂浮著的蘆葦蕩,共同構成了這一幅豐富的城市景觀。而當我們調轉視角來看畫框,框住的是不一樣的水岸秋色,我們會看到“春華秋實”的海棠果、蒲葦以及山桃草等等,甚至是後面穿行其中濱水騎行的遊客。我們找到一個長椅,坐下來感受北京,自己也就成為了畫中人。

配合著彩葉的變化,北京精選了50個熱門賞秋點位,布置200余個長椅和主題郵筒,兼顧實用性與交互性,讓原本線性的賞秋動線有了停留駐足的支點。

郵筒配長椅,古建配銀杏,這個機位既能出片也能寫生。周邊還有哪些好玩的,打開手機碰一碰,不僅能解鎖秋日長椅地圖,還可以看看網友們怎麼說。

通過輕量化的公共藝術裝置和場景設計,北京在濃濃秋意中為公眾提供了可感知、可參與、可傳播的文旅新實踐。
福建福州:閩江兩岸披秋裝 絢爛美景拍不停
入秋以來,福建福州的欒樹、紅杉等植物陸續披上金紅“秋裝”,不少市民和遊客來到閩江兩岸,感受這份屬于秋季的浪漫。
在福州閩江畔的烏龍江濕地公園,這兩天,這片佔地大約2500平方米的落羽杉林提前披上了“紅裝”。走在樹林當中,腳下還有一片輕柔的落葉,就倣佛置身在油畫當中。

據工作人員介紹,受天氣幹燥、降水偏少等因素影響,今年落羽杉變紅的時間比往年提前了近一個月。同時,白天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不僅加快了葉片變色,顏色也更加鮮艷。
除了賞景,遊客們也在用自己的方式記錄著這份秋日浪漫。鏡頭、道具、燈光齊上陣,讓這片樹林化身城市的“天然取景棚”,不少遊客還玩出拍照新創意。
現在記者手上拿的就是一個360度的全景相機,它可以同時拍攝到周圍所有角度的畫面,呈現出一個像地球儀一樣的效果,是不是很有意思呢?現在很多的攝影愛好者也會用它來拍攝秋日旅拍,把江水、紅葉、藍天盡收眼底,既好玩又出片。

而在閩江的另一側,欒樹也迎來了最美的季節。金紅色的果實在陽光下閃爍,像一串串小鈴鐺隨風搖曳,為江畔增添了幾分靈動。沿江的草坪、茶座與步道相映成趣,不少市民趁著秋意正濃,三五成群地露營、野餐、品茶、賞景,在自然的懷抱中放慢腳步。

不僅有拍照和露營,創意“撿秋”也讓這個秋天有了不一樣的打開方式。大家撿拾收集掉落的果實和落葉,拼出花樣圖案拍照留念,讓秋天變得觸手可及。包括閩江公園、烏龍江濕地公園在內,福州以江為帶串聯起兩岸多個濱江公園與口袋綠地,形成“推窗見綠、出門入景”的城市景觀帶,為市民提供了近在身邊的休閒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