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新疆油田勘探開發70周年

2025-10-28 15:52: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從天山北麓的蒼茫戈壁,到準噶爾盆地的浩瀚沙海,位于祖國西北的新疆油田已勘探開發70載。從1955年黑油山腳下克拉瑪依一號井噴出工業油流,到成長為今日我國西部地區首個千萬噸級大油田,新疆油田為國家能源安全提供堅實支撐。

  服務祖國所需:戈壁荒灘鑄起創業豐碑

  新中國成立初期,石油資源極度匱乏。為甩掉“貧油國”的帽子,1955年,一支由8個民族、36人組成的1219青年鑽井隊挺進準噶爾盆地浩瀚戈壁。鑽井隊克服重重困難,1955年10月29日,克拉瑪依一號井噴出工業油流,宣告了新中國第一個大油田——克拉瑪依油田誕生。

  “到克拉瑪依去,為祖國找石油!”成為一代青年的豪邁誓言。萬千建設者從四面八方涌來,展開了一場氣壯山河的石油大會戰。到1960年,油田產量佔當年全國石油產量的39%,並有力支援了1960年大慶石油會戰。新疆油田工作者用“安下心、扎下根,不出油、不死心”的堅定信念,在戈壁灘上建起了克拉瑪依這座石油新城,創造了油田與城市同步發展的模式。

  擁抱改革開放:戰略接替中的快速成長

  改革開放為新疆油田發展注入了新活力。隨著國家確立石油工業“穩定東部、發展西部”戰略,新疆油田迎來快速發展。

  勘探技術取得顯著突破:數字測井、三維地震等技術的應用,讓勘探精度大幅提高。1991年,我國第一個百萬噸級沙漠油田——彩南油田被發現,標志著勘探事業邁入新階段。到20世紀末,新疆油田已建成20個油氣田,原油產量穩定在900萬噸左右,油氣並舉已初具規模。

  與此同時,新疆油田積極擁抱改革開放:首次與外資合作開發油田,引進先進技術與管理經驗;推行產量包幹等經濟責任制,初步建立市場化經營機制。至20世紀末,新疆油田已累計生產原油1.8億噸,構建了完整的石油工業體係,為新世紀跨越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堅持油氣並舉:新世紀的跨越式發展

  進入新世紀,新疆油田為實現從大油田向大油氣田的轉變,加快油氣並舉,跳出斷裂帶、走向斜坡區、進軍超深層,勘探開發由此進入黃金時期,實現了儲量產量的跨越式增長。

  勘探領域喜報頻傳:2000年發現陸梁油田;2008年發現準噶爾盆地第一個千億立方米儲量大氣田——克拉美麗氣田;2012年,準噶爾盆地東部頁岩油勘探取得重大突破;2017年,發現10億噸級的世界最大致密礫岩油田——瑪湖油田。

  油氣產量實現歷史性跨越:2002年,原油產量突破1000萬噸,成為我國西部地區首個千萬噸級大油田。2019年,原油產量達1247萬噸,連續18年穩產千萬噸以上。

  技術創新成果顯著:針對瑪湖油田礫岩油藏形成的“扇控成藏”理論和配套技術,突破了傳統找油理念;雙水平井SAGD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綠色發展愈發堅定:2019年,為卡拉麥里山有蹄類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生態恢復,新疆油田封停284口油水井,年減產原油6.9萬噸,展現了新疆油田的生態擔當。新疆油田大力推進清潔生產,建設綠色礦山,實現了“地下採石油,地上建綠洲”。

  凝聚前行力量:新時代奮進高質量發展

  新時代以來,新疆油田肩負保障能源安全新使命,開啟了高質量發展新徵程。

  油氣勘探開發縱深推進:準噶爾盆地南緣天然氣、吉木薩爾頁岩油、瑪湖油田擴邊、二氧化碳氣藏勘探等領域接連取得新發現。2024年,新疆油田生產原油1486萬噸、天然氣45.1億立方米,建成全國首個年產百萬噸級陸相頁岩油示范區。

  科技創新驅動未來:瑪湖油田開發、“二開井身優化鑽井+密切割高效壓裂”特色工程技術國內領先;風城油田建成我國首個稠油監測係統,實現生產全過程智能化管理。

  綠色低碳轉型全面加速:建成煤電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一體化示范項目,年封存二氧化碳35萬噸;光伏發電累計超5.2億千瓦時,全球首個超稠油開採塔式光熱替代示范工程項目投產,“油氣熱電氫”綜合性能源公司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現代能源體係不斷完善:建成國內最大儲氣庫——呼圖壁儲氣庫,工作氣量達45億立方米,有力保障了西氣東輸和北疆冬季供氣安全。

  歷經70年積淀,新疆油田累計生產原油4.7億噸、天然氣1121億立方米,建成20座綠色礦山,惠及新疆各族群眾超百萬。從茫茫戈壁到智能油田,從創業維艱到綠色轉型,新疆油田將繼續秉持鐵人精神,為保障我國能源安全貢獻力量。

[責任編輯:滕丹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