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亞太合作,習近平主席為何強調“開放”是生命線?

2025-10-27 20:15:00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字號

  “開放是亞太合作的生命線。”擘畫亞太合作,習近平主席曾作出這一重要論斷。

  亞太經合組織第三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舉行在即,地區各方思考如何在動蕩國際形勢下應變局、謀未來,中國理念的引領價值進一步彰顯。

  看歷史,開放是密碼,是合作成功經驗——

  風雲激蕩之際,回望歷史,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們從哪里來、往哪里去。

  “正是因為擺脫了冷戰陰霾,亞太地區特別是中小經濟體步入奔向現代化的快車道,‘亞太奇跡’才應運而生。”習近平主席一語中的。

  誕生于冷戰結束前夕、順應新一輪經濟全球化勃興,亞太經合組織承載著地區各方對和平與發展的共同企盼,逐漸發展成為地區開放合作的重要平臺。

  因開放合作而生,更因開放合作而興。

  一組數據,訴說著開放帶來的亞太之變:1989年至2022年,亞太經合組織地區的貨物和服務貿易總額由3.1萬億美元增至30萬億美元。當前,亞太地區經濟在全球佔比超六成,貿易佔比近一半,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率達七成。

  由“造福亞太人民的初心”去丈量,開放的意義進一步彰顯。30多年來,亞太地區人均收入翻了兩番多,10億人口成功脫貧。

  再拉長時間的視野,亞太地區曾飽受衝突戰亂之苦,成為大國爭鬥的競技場、國際矛盾的聚集地。鑒往事,知來者。“陣營對抗解決不了問題,偏見只會帶來災難”,這是歷史的昭示;“關起門來搞建設不會成功,開放發展才是正途”,這是來路的啟迪。

  看當下,開放是共識,是應對挑戰之策——

  亞太各成員即將齊聚韓國慶州,正值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逆流涌動,地區發展承壓明顯。

  十字路口,何去何從?

  “無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化,我們都要堅定不移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在開放中分享機遇、實現共贏。”這是中國理念,亦是亞太主流共識。

  今年以來,地區各方領導人在同習近平主席會面時,不約而同談到“開放”:“新西蘭願同中方積極溝通協調,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新加坡願同中方密切在區域和多邊平臺協調合作,共同維護多邊主義和國際秩序”“澳方願與中方堅持多邊主義,支持聯合國發揮重要作用,共同維護自由貿易和世界貿易組織規則”……

  堅持開放,才能禦逆風、應變局。

  近日,來自秘魯錢凱港的第八屆進博會展品順利抵達上海,陶制品、羊駝毛制品等南美特色產品跨越太平洋,開拓中國大市場。一條航線,聯通的不僅是產地與市場,更是理念與機遇。

  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東盟貿易總值為5.57萬億元,增長幅度達到9.6%。事實清楚表明,相互助力、同舟共濟,才能在風高浪急時把穩航向、破浪前行。

  如今,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升級議定書簽署在即,地區開放合作即將樹立起又一座里程碑。作為全球兩大主要經濟體,中國與東盟頂著逆風升級開放合作,不僅增添各自應對發展風險的能力,也為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注入強勁動力。

  會場外的旗幟。肖翊 攝

  看未來,開放是趨勢,是地區未來所係——

  習近平主席從歷史的長周期看發展走向:“大江奔騰向海,總會遇到逆流,但任何逆流都阻擋不了大江東去。動力助其前行,阻力促其強大。”

  為何對開放的信心不動搖,信念更堅定?

  助推開放的內生動能不斷涌現。創新是打破增長瓶頸的鑰匙,綠色是時代的發展底色。當前,中國綠色產業蓬勃發展,正攜手東南亞、拉美等地區合作夥伴,打造一個個新的產業中心,不僅助力各方綠色轉型,也塑造著地區產業鏈供應鏈合作的新生態。

  護航開放的治理共識更加明確。多邊貿易體制是各方發展須臾都離不開的國際公共產品。作為世界經濟中的大塊頭,亞太理應展現大擔當,帶頭維護全球經貿規則。“建設可持續的明天”,亞太經合組織第三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主題,道出“連接、創新、繁榮”的共同訴求,傳遞共護開放的廣泛共識。

  “望遠能知風浪小,淩空始覺海波平。”

  回看走過的路,“亞太的成功源于我們始終致力于維護地區和平穩定,源于我們始終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和開放的區域主義,源于我們始終順應經濟全球化大勢、堅持互利共贏和相互成就”。

  眺望前行的路,“我們應該秉持亞太合作初心,負責任地回應時代呼喚,攜手應對全球性挑戰,全面落實布特拉加亞願景,建設開放、活力、強韌、和平的亞太共同體,實現亞太人民和子孫後代的共同繁榮”。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