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忘,常思量”——島內各界紀念臺灣光復80周年
新華社臺北10月25日電 題:“不能忘,常思量”——島內各界紀念臺灣光復80周年
新華社記者王承昊、周文其
80年前的今天,臺灣光復,重回祖國懷抱。今年的紀念尤顯特別。10月24日,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決定,以法律形式將10月25日設立為臺灣光復紀念日。島內民眾時隔25年再度迎來“光復節”假期,各界舉辦活動紀念這一重要的日子。
“張燈結彩喜洋洋,勝利歌兒大家唱,唱遍城市和村莊,臺灣光復不能忘,不能忘,常思量……”25日上午,秋雨綿綿,百余人在臺北齊唱《臺灣光復紀念歌》,為臺灣統一聯盟黨、臺灣勞動黨等多個團體舉辦的紀念臺灣光復80周年活動拉開序幕。
“80年前的今天,臺灣結束了長達半世紀被日本殖民統治的歷史,重回祖國懷抱。”臺灣勞動黨副主席王娟萍動情地說,臺灣光復的歷史時刻,深深刻在中華民族的光輝史冊中,成為兩岸人民共同的歷史記憶。
臺北市第一女子高級中學教師區桂芝說,百年前的臺灣,有一生不穿和服、不說日語的林獻堂,有創立“臺灣文化協會”、奔走喚起同胞覺醒的蔣渭水,他們始終挺直腰桿。如今,面對島內有一些人背叛祖先、出賣民族利益,我們更需要呼喚同胞重建民族氣節。
該活動發表聲明表示,島內有些人宣揚殖民史觀,如稱抗戰勝利為“終戰”、不承認“臺灣光復”。其目的就是切斷兩岸的歷史聯結,混淆、壓制臺灣民眾的中國人身份認同,達到分裂國家的目的。我們要警告“臺獨”分裂勢力,任何“倚美謀獨”、分裂國家的圖謀都將被粉碎。
“臺灣光復,兩岸一中”“臺灣光復,歷史鐵證”“和平統一,民族復興”……活動中,與會者高聲吶喊口號,雨水絲毫沒有降低大家的熱情。
當日下午,由臺灣中華民族抗日戰爭紀念協會等團體發起的紀念活動在臺北中山堂舉行。80年前的今天,中國戰區臺灣省受降典禮正是在此舉行,宣告日本在臺50年殖民統治徹底結束。
活動現場聚集了數百位市民,場地周圍設有臺灣光復相關圖文展板。家住臺北的張女士帶著11歲的女兒在展板前閱覽。她表示,看到活動後便特意停下腳步,帶孩子來學習。“現在女兒對這段歷史的感受還不深,但這是臺灣歷史的重要部分,不能忘記,希望孩子能明白其中的意義。”
臺灣中華婦聯總會主任委員雷倩在活動中表示,紀念臺灣光復,就是紀念抗戰勝利和臺灣擺脫日本殖民統治回歸中國的歷史時刻,也是紀念臺灣民眾在反抗日本殖民統治時的犧牲、奉獻、堅持。
在離中山堂不遠的一棟大樓里,《尋找祖國三千里》紀錄片展映會正在舉行,臺灣社會各界近百人參加。在場人士專心觀看紀錄片,有些人不時拿出手機拍照,深入了解臺灣光復的歷史。
臺灣知名作家、人間出版社發行人藍博洲說,今年紀念臺灣光復80周年,恰逢臺灣光復紀念日設立,更有意義。他認為要還原被島內政客扭曲的歷史,將真相展現出來,讓更多臺灣民眾看到,從而對兩岸應該向何處去有更清晰和正確的認知。
當日,新黨在臺北舉辦“慶光復 促統一——喚醒臺灣魂 誓做中國人”活動,並展開車隊遊行,沿路向市民宣講抗戰和臺灣光復歷史。活動面向臺灣社會發出呼吁:堅持民族正氣、認清歷史真相,唯有堅守中華民族身份認同,拒絕被外部勢力操弄,臺灣才能擁有真正的尊嚴與前途;唯有兩岸攜手、民族復興,臺灣才有光明未來。
在臺中,由臺灣抗日親屬協進會等團體舉辦的紀念臺灣光復80周年音樂會在霧峰林家宮保第舉行,感懷臺灣先輩在日據時期從未止息的抗日鬥爭。
在高雄,一些民眾騎著摩托車在多條道路遊行紀念光復。參與遊行的市民徐先生說,歷史不容篡改,臺灣光復是值得銘記的光輝時刻,今天理當一起緬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