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美國政府這個頑疾,為啥難破?

2025-10-26 09:53:00
來源:新華網客戶端
字號

  (一)

  今天

  是美國政府“停擺”的第24天

  在過去的24天里

  約140萬聯邦雇員

  被迫無薪休假或無薪上班

  美國國家歷史博物館、美術館等

  多家博物館閉門謝客

  美國國家廣場人潮不再

  餐飲、酒店業連帶遭殃

  美國旅遊業每周損失約10億美元

  華盛頓、紐約、休斯敦等

  多地機場航班大量延誤

  最多的一天

  延誤航班接近8000架次

  ……

  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備忘錄指出

  如果“停擺”持續

  預計美國國內生產總值

  每周損失約150億美元

  (二)

  這次“停擺”的直接導火索是

  美國共和黨與民主黨

  在醫保福利支出上的分歧

  《平價醫療法案》的醫保補貼?

  現在部分補貼快到期了

  民主黨想繼續發這筆錢

  此外,?恢復移民的醫保資格?

  此前部分移民被踢出醫保范圍

  民主黨想讓他們重新享受福利

  在民主黨看來

  政府有義務提供財政支持

  幫助弱勢群體紓困

  共和黨則認為

  向弱勢群體提供補助是“養懶漢”

  共和黨提出的臨時撥款法案

  沒有納入民主黨的訴求

  民主黨在參議院

  先後12次使用否決權

  臨時撥款法案遲遲無法通過

  造成美國政府持續“停擺”

  民主黨和共和黨

  互相推諉、互潑臟水

  毫不妥協

  (三)

  這次“停擺”危機

  不僅是單一的政策分歧

  美國兩黨

  都有各自的“小算盤”

  新華社華盛頓分社記者熊茂伶

  分析認為

  特朗普政府利用“停擺”進一步裁員

  並凍結民主黨支持的項目資金

  趁機打壓對手

  民主黨為了明年的中期選舉

  想通過“痛苦的反抗”

  強化黨內團結

  塑造不屈的黨派形象

  鞏固選民信心

  在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李海東看來

  聯邦政府持續“停擺”

  合乎兩黨撈取政治權力的算計

  復旦大學教授沈逸認為

  美國政治生態高度撕裂

  妥協的一方可能要付出更大代價

  “停擺”僵局可能持續更長時間

  更為諷刺的是

  聯邦政府“無米下炊”

  白宮卻在“大興土木”

  耗資2.5億美元建豪華宴會廳

  為方便高官出行

  美國當局還斥資1.72億美元

  購置兩架豪華公務機

  李海東說

  美國政治脫離了

  對民眾和國家根本利益的考慮

  與民眾感受之間的隔閡越來越大

  這正是當前美國階層對立、政治撕裂

  政府運作紊亂

  短時間內無法化解的原因

  這是美國政治的悲劇

  (四)

  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

  美國聯邦政府已“停擺”20多次

  “停擺”早已不是孤立的政治事故

  而是反復上演的財政困局與制度痼疾

  美國聯邦政府的財政管理

  依賴預算制度

  每年10月1日到次年9月30日

  為一個財年

  財年預算由行政部門提出

  國會參眾兩院討論、修改

  達成一致後交總統簽署

  成為聯邦政府各項支出的依據

  但這其間

  程序煩瑣、利益交錯

  預算一旦無法按時敲定

  政府就會“斷糧”

  據統計

  近半個世紀里

  國會僅有4年按時完成撥款程序

  為防止政府“停擺”

  臨時撥款法案就成了“救火隊”

  “救火式”做法成為“家常便飯”

  導致長期財政規劃和結構性改革

  被一次次推遲

  有人形容

  美國的預算制度

  像“沒有自動駕駛功能的老舊汽車”

  每年都要靠最後一刻的

  剎車和加油維持前行

  時至今日

  美國仍在同樣的預算陷阱中

  原地打轉

  伴隨政治極化

  權力分立走向權力對立

  預算和臨時撥款法案投票

  成為兩黨交鋒的戰場

  程序正義異化為

  程序癱瘓的治理困境

  當政府“停擺”周期性上演

  最終埋單的

  還是美國市場和美國民眾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