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灣區“全”時刻堶跨界+跨境 誰在大灣區城市間創造“騎跡”?

2025-10-25 20:19:0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字號

  公路自行車賽將首次跨越粵港澳三地,山地自行車賽則在嶺南山地間舉行……即將到來的第十五屆全運會自行車項目注定給大灣區的騎友們帶來驚喜。

  賽場之外的大灣區,還會給我們帶來哪些“騎跡”?

  校園 “速降”

  學子與學校的騎行雙向奔赴

  如今在深圳,教學樓的“樓道”也被爆改成能開山地車的“熱血賽道”。能成功改造,靠的不只是來自一群中學生騎行愛好者的“異想天開”,更是源自學子和學校對騎行的共同熱愛。在師生共同努力下,學校樓道被改造成具備安全性的自行車速降賽道,受到學生歡迎。

  深圳市龍津中學學生冼嘉朗告訴記者,自己曾拿到亞洲山地亞錦賽第三名,這和學校對學生騎行的支持和差異化發展分不開。

  深圳市龍津中學主要負責人于敏說,學校要為學生多元發展愛好搭建平臺,讓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的興趣,為他們展示自我提供廣闊的舞臺。

  大灣區運動友好

  巴士與碧道護航騎行日常

  粵港澳三地不只有“城市森林”,還隱藏著超7000公里碧道。為了滿足騎行愛好者們愛野的心,廣州、深圳都開通了“騎行友好巴士”專線。把自行車推上公交專車,再小眾的路線,身體和心靈都能夠一起出發。

  騎行愛好者劉麗欣告訴記者,騎行已經成了自己生活的一部分,通過騎行可以回歸大自然,忘掉工作中的壓力與煩惱。

  騎行愛好者許富強已有7年的騎行經歷,他喜歡騎行帶來的速度與激情,也享受出汗的感覺,廣州從化新鮮的空氣讓他不舍得離開。

  跨境破界

  全運賽道書寫灣區新肌理

  騎行本來就意味著突破和創新。第十五屆全運會自行車公路賽路線首次跨越粵港澳三地。粵港澳三地突破體制機制限制,實現創新。也讓上百名運動員有機會跨越港珠澳大橋,用自己的騎行軌跡,去見證全運會歷史上首次跨境賽事

  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珠海賽區執委會辦公室常務副主任閔雲童介紹,團隊運用無感通關模式,成功破解了在不同法律體係下人員、物資、信息等關鍵要素,高效、便捷、靈動流通的難題,也確實打通了三地共辦賽事的關鍵環節。

  越來越多騎行新路線突破大灣區城市邊界的同時,也在重新塑造起大灣區的城市肌理。無論是挑戰自己完成人生第一個衝坡,還是打破區域的界限,刷新一條從未探索過的路線。

  敢于打破邊界,破風前行,這是騎行的定義,也是人生的曠野。

  (總臺記者 馮雪 戴威 曲柏宇)

[責任編輯:滕丹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