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與世界各國共享機遇共同發展——國際社會熱議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擘畫“十五五”發展藍圖

2025-10-25 16:17:00
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字號

  10月20日至23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習近平總書記就《建議(討論稿)》向全會作了說明。

  連日來,國際社會高度關注這次會議。多國人士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擘畫了中國未來五年的發展藍圖,釋放出中國與世界各國共享機遇、共同發展的強烈信號,為變亂交織的世界注入確定性和正能量。

  展現戰略定力與長遠眼光

  全會公報指出,“十五五”時期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在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具有承前啟後的重要地位。

  “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總結了中國在‘十四五’時期取得的成就,審議通過‘十五五’規劃建議,中國將由此邁入確保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這一目標的關鍵五年。”古巴國際政策研究中心中國問題專家愛德華多·雷加拉多說,五年規劃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通過長遠規劃引領國家發展的能力,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也為世界發展提供了可預見性和信心。

  “閱讀這份全會公報,可以看出中國對未來可能面臨的風險挑戰有著充分的認識。”塞爾維亞國際政治經濟研究所國際關係研究員亞歷山大·米蒂奇說,過去五年世界動蕩不安,中國展現出強大的經濟活力與社會韌性,不僅實現國內經濟社會穩定發展,也為推動更加均衡的全球發展作出貢獻。他說,中國正自信而穩健地朝著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前進。“我深信,中國一定會實現這一目標。”

  總部位于美國紐約的通信和商業咨詢公司美訊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克里斯·佩雷拉認為,全會為中國未來五年發展作出了清晰規劃,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對國家發展方向的準確把握和堅定自信。

  “中國能夠保持穩定與前進,關鍵在于政策的延續性、治理的高效性以及社會的強大韌性。”佩雷拉說,面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中國共產黨展現出戰略定力與長遠眼光,持續推動創新驅動、數字化轉型和綠色發展。

  埃及新聞總署前副署長艾哈邁德·薩拉姆說,當前,全球經濟增速放緩,不確定性增多。“在此背景下,‘十五五’規劃建議不僅是一份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文件,更是一張具有全球意義的發展藍圖。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中國這一規劃建議將在穩定和促進全球經濟方面發揮直接作用。”

  “中國‘十五五’規劃建議具有深遠全球影響。”巴西聖保羅州立大學政治經濟學教授馬科斯·皮雷斯說,中國規劃的發展目標是“其他經濟體關注的重要參數”,世界各國領導人和經濟學家已經認識到,當中國政府制定行動計劃時,這些計劃定將得到落實,進而對全球經濟的運行產生重要影響。

  全會公報指出,“十四五”主要目標任務即將勝利完成。俄羅斯科學院中國與現代亞洲研究所領銜研究員特列什·馬馬哈托夫對此深有感觸:“人們看到了中國經濟結構的優化調整,中國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方面取得顯著成果,教育、醫療服務和社會保障體係繼續發展……相信這些趨勢將在‘十五五’時期得到延續。”

  發展目標“雄心與務實並重”

  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強水平大幅提高,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人民生活品質不斷提高,美麗中國建設取得新的重大進展……多國受訪人士表示,全會提出的“十五五”時期發展主要目標清晰明確,任務措施求真務實,為持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作出了全面部署。

  荷蘭國際集團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宋林說,“十五五”規劃建議將現代化產業、科技自立自強、創新等內容置于突出位置,把“建設現代化產業體係,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擺在戰略任務的第一條,提出堅持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的發展方向,在保持制造業合理比重的同時,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幹的現代化產業體係。

  宋林說,全會公報表明“新的五年規劃將延續此前中國領導人向市場反復傳達的宏觀戰略方向”:推動制造業向更高附加值攀升,同時把科技與創新以及消費培育為未來增長的關鍵動能。中國正在朝著這些長期目標前行。

  “全會提出的‘十五五’發展目標雄心與務實並重,它們建立在‘十四五’時期打下的堅實基礎之上。”中歐數字協會主席路易吉·甘巴爾代拉指出,創新已成為引領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重要動力,“中國已在構建支持持續技術進步的生態體係方面邁出堅實步伐,相信‘十五五’時期,中國將成為全球領先的創新高地之一”。

  德國聯邦經濟發展和對外貿易協會主席米夏埃爾·舒曼對全會提出“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深有感觸。在他看來,電動汽車產業是中國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的生動寫照。“我在中國參觀過多個電動汽車工廠,其中很多已經實現高度自動化和智能化。中國新能源汽車從‘追趕者’躍升為‘引領者’,形成了涵蓋整車、動力電池、充電基礎設施等全鏈條的產業體係。這不僅改變了交通方式,更代表著經濟結構升級的方向。”

  南非經濟學家桑迪萊·斯瓦納注意到,全會提出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不僅體現在科技和產業方面,也體現在均衡和包容發展上。”斯瓦納說,中國在推進鄉村振興、促進城鄉協調發展方面持續發力,旨在讓人民過上更加現代化、更高品質的生活,“這將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有益借鑒”。

  莫桑比克通訊社前社長古斯塔沃·馬維耶對全會提出的“大力繁榮文化事業,加快發展文化產業”頗感興趣。“我多次到訪中國,見證了中國在文化、工業、科技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他說,中國文化軟實力和全球影響力在不斷增強。中國以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理念贏得世界尊重,科技創新與文化的融合將為人類文明發展作出新貢獻。

  開放中國增益世界

  多國人士指出,全會公報提出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開創合作共贏新局面,彰顯了中國作為世界經濟“穩定錨”和“動力源”的時代擔當。高水平對外開放利好中國、惠及世界。

  葡萄牙中國工商會秘書長貝爾納多·門迪亞說,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充分體現出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與世界共享機遇、共同發展的堅定決心。

  “中國的開放是包容和互利的開放。它不僅推動自身經濟高質量增長,也為全球合作夥伴創造了新的空間。”門迪亞說,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為許多國家打開了新的合作通道。“‘一帶一路’倡議的核心是互聯互通,但更深層的意義在于建立長期信任和共享發展成果。”

  印度印中經濟文化促進會秘書長穆罕默德·薩基卜表示,全會公報重申中國在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方面的承諾,為世界發展注入信心和動力。“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保持在30%左右,展現出強大的市場韌性與多邊合作意願。我堅信,高水平開放的中國是全球的穩定力量。”

  全會公報提出,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係,積極穩妥推進和實現碳達峰,加快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多國人士認為,這再次表明中國是世界綠色發展的堅定行動派和重要貢獻者。

  “中國的綠色轉型是未來幾十年全球最重要的進程之一。”哈薩克斯坦中亞發展研究所執行所長卡西姆漢·卡帕羅夫說,中國是太陽能電池板、風力渦輪機和電動汽車生產領域的全球領先者,中國願意在這些領域與其他國家合作,讓其他國家也能利用先進技術。“‘十五五’規劃建議釋放出中國將持續推動互利發展的信號,給哈薩克斯坦等中亞國家打開了新的機遇之窗。”

  印度尼赫魯大學中國與東南亞研究中心資深教授狄伯傑表示,中國的綠色轉型體現了中國將低碳發展目標與產業升級相結合的意願。中國將“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和“建設美麗中國”寫進“十五五”規劃建議,表明中國不僅將環境議程視為國內需要,也視其為對全球可持續發展的貢獻,“中國正在成為全球生態環境治理領域的引領者”。

  從“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到“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從“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到“健全社會保障體係”,全會提出的一係列政策舉措讓多國人士感受到中國治國理政的民生溫度,並從中得到啟迪。

  老撾國立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代主任格米表示,“十五五”規劃建議強調堅持人民至上、提高人民生活品質,與之前的五年規劃一脈相承。“這是中國能夠不斷取得發展進步的關鍵因素之一,也為其他國家提供了一種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范例。”

  格米指出,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取得巨大發展成就的根本保證。正因堅持“治國必先治黨”,中國共產黨能夠始終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為國家穩定和發展提供堅實政治保障。中國共產黨的自我革命精神和領導能力是中國能夠在不同歷史時期應對各種挑戰、不斷推進國家發展的重要原因。

  吉爾吉斯斯坦前外長阿利克別克·葉克申庫洛夫說,“十五五”規劃建議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遠見卓識。相信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十五五”發展目標定能順利實現,不僅能促進中國自身發展,也將為各國攜手應對挑戰、實現共同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重要貢獻”。

[責任編輯:滕丹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