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新聞1+1堶“十五五”,有哪些關鍵部署?

2025-10-25 13:20:0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字號

   24日上午,中共中央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和解讀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對涉及“十五五”期間發展的諸多問題進行了進一步解讀。“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加快高水平科技自強自立”、 “投資于物和投資于人緊密結合”等等一些二十屆四中全會公報中的重要提法,釋放了哪些信號?未來“十五五”期間,又有哪些關鍵部署?《新聞1+1》連線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資深專家委員、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原副總裁朱民,帶來解讀。

  二十屆四中全會公報明確“堅持經濟建設為中心”,釋放什麼信號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資深專家委員 朱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我們黨改革開放以來的基本國策,是我國四十多年來能取得今天重大成就特別重要的原因。在今天的環境背景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又有特殊的含義:

  從國內情況來看,我國人均GDP從改革開放初到今天漲了70多倍,但也只是全球的平均數。如果在2035年,我們要實現達到發達國家的中等水平狀態的話,還有很多挑戰。老百姓普遍希望過上更好的生活、更富裕的生活,經濟增長很重要。

  從國際情況來看,美國對中國的遏制打壓,根本是要遏制中國的經濟發展,美國最擔心的是中國經濟總體超過美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的總量佔美國GDP比重的增長速度是非常快的,所以美國對中國的遏制、打貿易戰等等,還是在經濟上打壓。

  在這個情況下,中央再次強調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我覺得這是特別重要的,給大家方向和信心。

  二十屆四中全會公報提出要“搶佔科技發展制高點”,如何做到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資深專家委員 朱民:二十一世紀是科技發展和競爭的時代,特別在地緣政治下,科技競爭變得越來越激烈。在“十四五”期間中國科技有了長足發展,未來五年,科技特別重要的方面,是要在幾個核心前沿領域突破,走到世界的前沿。人工智能是當今最大的大潮,一年前普遍認為中國的人工智能大概落後美國兩三年左右。但今天完全不一樣,我們有深度探索的算法和大模型、有華為和國內芯片的服務器、有中央“數據二十條”的政策優勢,所以人工智能發展非常快。特別是在AI+方面,現在已經在某些領域超過了美國。

  現在的人工智能模型都是大語言模型。用語言精準描述一個東西比較難,但是用圖像就會特別明確。所以如果能夠進入到圖像算法的話,中國的人工智能會有跳躍式發展。在未來五年,人工智能要在AI+的應用等基礎理論方面有新突破。

  中國現在在量子計算方面也走在前面,並有了很好的基礎。

  在生命科學、腦機接口以及幹細胞等領域,現在我國基礎也非常好,現在每年新藥授權出口國際的規模是相當大的。

  在能源方面,核能、核聚變和核裂變的結合,第四代核電站,我國的技術已經成熟。現在要走核聚變,使它的效率更高,這在“十五五”要有新突破。

  與此同時,我們還可以看到,我們在超導、光纖通信、光伏等領域都有了很大發展。未來五年,這些領域都有望獲得爆發性增長。

  所以“十五五”期間是中國科技和創新爆發期的新階段。

  如何看待未來十年要再造一個高科技產業?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資深專家委員 朱民:中國經濟的特色是實體經濟、制造業、產業。當中國的科技發展起來以後,如何把它們融合,能夠形成一個高的新質生產力的新產業,這就是中國經濟的未來。過去幾年高科技制造業發展非常快,增長速度都在20%以上,這也是我國未來經濟核心力量特別重要的基礎。

  受現在“反全球化”等原因,跨國公司構建的產業鏈在發生變化。當我們形成自己的產業鏈時,就能形成全世界新的產業鏈架構,這個特別重要。這不僅能把中國的中小企業並到產業鏈,還能把全球的新型經濟和發展中國家的中小企業鏈接到產業鏈,會在根本上改變世界的經濟和產業鏈的格局。提出中國產業的完整發展和高科技產業鏈發展,這是“十五五”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亮點。

  如何實現擴內需和投資于人緊密結合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資深專家委員 朱民:擴內需和投資于人,其實是一枚硬幣的兩面,兩個方面都特別重要。內需是人民去消費,所以投資于人就是讓人能夠去消費,同時,讓人能成為更多更好的人力資本。這兩個維度是今天和未來的一個準備,都是特別重要的。

  這次公報對民生提到了一個特別的高度,與此同時提出了一係列的政策:比如收入佔比提高,對財政的民生支出要不斷提高等,這些都注重對民生需求的滿足,讓百姓的獲得感和生活感更好。

  與此同時,也是在培育新的人力資本的形成。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展得那麼快,就是因為我們有大規模受過良好教育的廉價勞動力。現在我國進入到工程師紅利,培育人力資本是特別重要的方面。所以把人放在擴需求的中心,同時把人作為人力資本培育的中心,這是本次公報特別重要的新提法和亮點。

  “十五五”期間如何更好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資深專家委員 朱民:建成統一國內大市場是“十五五”的一個重大任務和目標,我想這個目標應該可以在“十五五”期間完成。

  我們一直說中國是大市場,但如果這個市場是分散的、資源不能有效配置的,那就不可能是個大市場,也不可能推動全國內需,也不可能抵禦現在外部如此巨大的不確定性和衝擊。所以在這個意義上,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特別重要。

  這里有幾點特別重要,比如說要統一規則,要統一制度,要統一資金和資源的流動和調配,要統一政府行為等等。如果我們的統一大市場建成了,我們的資源配置效率會提高很多,大市場的優勢就能更好地發揮。我們希望能夠在“十五五”期間,逐步打通這些環節的堵點。如果我們形成了中國的統一大市場,那中國經濟就真的強大了。

  怎樣看待進一步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資深專家委員 朱民:中國的對外開放正在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主要是國內市場。全球的資本到中國來,也是以中國為基地,中國生產,全球銷售。

  現在,在“去全球化”的逆流下,出現了“中國+1”,很多國際企業在中國生產的同時,也在外面做配置。中國企業也逐漸在外面配置。但是我們越來越看到,新的格局該是“中國+N”,全球的企業在中國進行生產、科研,然後再加幾個不同的生產點;中國的企業也以中國為基地,全球布局。在這個格局下,開放有了新的含義:第一,繼續歡迎高質量的企業進來。第二,支持中國的企業走出去,形成中國在全球的產業鏈,並讓中國出去的企業、中國產業鏈和中國引進的外資企業在中國形成合力。我覺得這個是中國開放的新格局。

  未來,我們還要集中力量做好自己的事,做大事,所以最關鍵的還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科技、新的產業鏈、國內市場、消費和民生,這些都是“十五五”的重大的關鍵戰場。

[責任編輯: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