攢于掌心的文物史:天宮藻井冰箱貼走紅背後
一款復刻北京隆福寺天宮藻井構件的冰箱貼,售價168元,一年半時間賣出了20萬余件,成為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最熱門的文創單品。
巴掌大小的物件,帶來的不僅僅是經濟效益。大量遊客被吸引至這個中軸線上的小眾博物館,令其年入館人數翻了數倍。
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相關負責人表示,開發冰箱貼文創的初衷是展示中國古建築文化,希望通過這些巴掌大小的物件,傳播古代建築的知識,滿足當代人的文化需求。
一款“頂流”冰箱貼
今年暑假,李霞帶著澳大利亞友人前往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遊覽,入館後的第一站便是太歲殿。在人海之中,兩人仰頭觀賞金色的萬善正覺殿天宮藻井,層疊的木構造與精美繁復的樓閣、彩繪令人驚嘆。離開前,兩人拐進文創商店,買下了巴掌大小的天宮藻井冰箱貼。
藻井是一種頂部呈穹隆狀的天花,是我國傳統建築中室內較高規格的裝修手法。“藻井”一詞最早見于漢賦,中國古代木建築易燃,飾以藻草寓意壓火,而井只取象形之義。它獨特的造型可以使室內的頂部獲得最大的空間。藻井在建築中的使用代表了尊貴與等級,一般置于寺廟所祀奉神像的頂部或宮殿寶座的上方。藻井的形制有四方、八方、圓井等。
萬善正覺殿天宮藻井是國家一級文物,原為北京隆福寺的建築構件,受1976年地震影響被拆成散件,後被運到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保存,經過長達5年的修復才基本恢復原貌,是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這個鎮館之寶,隨著自己的小型“復制品”冰箱貼而人氣暴增。李霞正是在社交平臺上被這款網紅冰箱貼所吸引,決定帶上朋友來博物館購買並觀賞實物。在現場,她發現許多遊客手持冰箱貼與藻井合照。
去年,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開放了首個文創空間,4月18日,天宮藻井冰箱貼上市。一年半時間,這款冰箱貼以其168元並不低廉的價格賣出了20萬余件,成為該館最火爆的文創單品。
將這個小小的冰箱貼放在掌心,金屬的材質有著沉甸甸的分量。
天宮藻井的實物共有六層,蓋井層的唐代星宿圖、中間層的68座天宮樓閣、四角的四大天王雕像……諸多藝術要素層層疊疊,共同構建出了傳統文物的獨特美感。
冰箱貼復刻了實物最大的層疊式特點。底層為藍綠色的星空圖樣,加之以夜光工藝;五層立體結構,每一層都可以拆卸,也可以組裝在一起。為了還原彩繪紋樣,增加顏色穩定性和光澤度,表面採用了手工琺瑯描色與玻璃漆上色。由于工序復雜,初始的日產量僅有400個。
“這一年多,冰箱貼佔到我們整個銷售額的80%,天宮藻井冰箱貼的銷售額又佔到其中的八九成,最火的時候一天能賣1000個。”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遊覽文物保護與發展部高級工藝美術師周海榮告訴記者。到現在,熱度稍顯平息,冰箱貼每日限購1000個,基本能滿足市場需求。
緣何走紅?
“我們沒有想過要打造爆款,只是希望將它做得精美,可以把藻井天宮樓閣式的精妙展現出來,因此採取了和其他冰箱貼都不一樣的復雜工藝,也沒有考慮成本,成品拿在手里就會有種小小的震撼。”周海榮說,從確定設計方案、修改、打樣、產品成型,一共花了兩個多月時間,上市之後,仍在進行工藝改進。
談及冰箱貼走紅的原因,周海榮坦言,除了本身設計制作的巧思和精細,更是各方因素機緣巧合的結果。
一方面是時機。最開始,天宮藻井冰箱貼的高售價顯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一天只能賣出幾個;隨著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位于中軸線文化遺產點先農壇的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去年迎來一撥暑期客流,天宮藻井冰箱貼出現了斷貨的情況。之後9月服貿會、“十一”長假、春節……冰箱貼供不應求成為常態,遊客排隊搶購。為了不影響周邊市民學習生活,博物館開放了線上銷售渠道。
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國內文旅產業的發展,為文創產品提供了市場空間。
周海榮長期從事文創領域工作,她關注到,國外的博物館文創產業早在二十年前就十分火熱,國內文創浪潮來得較晚。隨著近年來國家大力支持文旅產業,免費開放的博物館越來越多,人們參觀博物館的需求增加,文創產品也隨之興起。
互聯網是信息流通的加速器。在社交平臺上,網民們分享自己的旅遊與購物體驗,一些文創產品也就此成為爆款。
而回歸天宮藻井冰箱貼的誕生初衷,只是為了展示中國古建築文化。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內藏有隆福寺的四個藻井,其中天宮藻井和蟠龍藻井都是一級文物,在天宮藻井冰箱貼之前,博物館還推出了蟠龍藻井冰箱貼,希望通過這些巴掌大小的物件,傳播古代建築的知識。
現在回看,冰箱貼這一品類也有著獨特的優勢。2024年,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一共推出了180款文創產品,品類眾多,本子、筆、包包、徽章、雨傘、絲巾……相比之下,冰箱貼佔據的物理空間小,方寸之間,卻可以通過材質、工藝、畫面來表現各種藝術形式,人們“打卡”博物館時,想留下的是旅遊的回憶與文物帶來的感動,不具備太多功能性的冰箱貼,反而以其純粹的文化屬性,成為留念與送人的好選擇。
尋找歷史文化的載體
天宮藻井冰箱貼的熱賣,帶來的不僅僅是經濟效益。
在文化資源極其豐富的北京,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屬于小眾博物館。冰箱貼推出的前一年,進館人數為10萬人次左右;到了2024年,進館人數達到了60萬人次。中軸線申遺成功固然是重要原因,天宮藻井冰箱貼也發揮了巨大作用,許多旅客一進館就問文創空間在哪里,直奔冰箱貼而去。客流量只增不減,今年上半年,進館人數就已達到60萬人次。
對這一小眾專業博物館來說,被網紅文創產品帶火的節奏比常規快得多。
天宮藻井冰箱貼的案例出現後,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也重新思考了將來的文創設計方向。“我們還是希望文創產品的作用是宣傳科普,而不是單純的產品。我們希望文創也是工藝品,可以體現古代技藝、文物特點,成為歷史文化的微型載體。”周海榮表示。
考慮到冰箱貼的表現力與古建築的契合度,新開發的文創產品中,冰箱貼品類的佔比從之前的50%增加到了80%。今年7月,一款新的天宮藻井冰箱貼上市,整個設計是立體渾天儀的形狀,反映我國古代的天文科技,5個同心環嵌套,可以沿橫軸或縱軸自由旋轉,當5個圓環在同一水平面靜止時,是復刻自天宮藻井,當圓環沿橫軸、縱軸自由旋轉時,便組合成球形立體結構,體現“天圓地方”的傳統宇宙觀。
在冰箱貼之外,博物館也在思考更廣泛的文創概念。在主線的各類展覽之外,可以附加和傳播文化信息的各類形式,小到零食、飲品,大到課程、遊戲、體驗,都能成為一種文創產品。通過多元化的配套服務,滿足當代人的文化需求。(記者 戴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