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山河銘記 以祖國繁榮昌盛告慰志願軍先烈

2025-10-25 10:10:0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字號

  75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奔赴抗美援朝的作戰現場。跟隨總臺記者到遼寧丹東,探尋鴨綠江上那些大橋,追憶那段崢嶸歲月。

  總臺記者 閆崎峰:我現在是在中朝友誼橋上,也就是經常說的鴨綠江上橋。在旁邊就是鴨綠江斷橋,它也通常被稱為鴨綠江的下橋。在1950年11月8日到14日,美軍出動了100多架戰鬥機,對這座橋進行了轟炸。在此期間,這座橋被炸斷。

  閆崎峰:這張照片,就是當年鴨綠江中朝友誼橋的現場。當時的安東鐵路局1600多名的工人,經過了4天4夜的搶修,使這座鐵路橋終于恢復了通行。

  向北6公里開往鴨綠江上遊 鴨綠江第二鐵路便橋

  閆崎峰:鴨綠江第二鐵路便橋全長350米,于1951年5月通車。在短時間內,志願軍戰士修建了這座鐵路便橋,使軍用物資可以大量進入朝鮮作戰。

  繼續向北6公里 馬市村浮橋

  閆崎峰:目前我們來到了馬市村浮橋遺址。這幅照片,是在1951年2月志願軍64軍奉命入朝,當時軍政治部攝影組長黎民帶領電影隊和文工團,在這里慰問部隊。拍下了這張著名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的照片。

  一路向北40公里 下河口公路斷橋

  閆崎峰:一路沿鴨綠江北上,來到了寬甸滿族自治縣。這座橋是河口斷橋,1951年11月,美軍當時出動了20多架戰機將這座橋炸斷。今天,在江邊已經發展出了很多的民宿、遊船,這里已經從當年的戰火前線變成了旅遊度假勝地。

  今天的鴨綠江畔,早已經不再是任人轟炸的滿目瘡痍;今天的丹東更是一座朝氣蓬勃、充滿活力的現代化城市。鴨綠江上這一座座經歷戰火洗禮的橋梁,見證了這里75年的滄桑巨變,也在告慰志願軍先烈們,他們當年的英勇犧牲換來了祖國的繁榮昌盛。

[責任編輯: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