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外媒關注四中全會公報:科技自立自強成未來五年關鍵詞

2025-10-24 20:01: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10月24日電 10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公報發布。國際主流媒體重點關注公報提及的“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這一部署,認為全面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科技實力,已成為中國未來發展的重點之一。還有外媒認為,中國希望能使經濟免受外部壓力的影響,同時打造可持續的增長引擎。

  路透社關注到,在承上啟下的“十五五”(2026-2030年)時期,中國把建設現代化產業體係、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強大國內市場放在12項重點工作的前三位。分析人士普遍認為,全會公報凸顯了對科技和制造業的高度重視。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同樣關注中國呼吁提高科技自主能力。報道認為,美國加大對中國獲取先進技術的限制,相對應的,中國正加快發展速度。

  土耳其阿納多盧通訊社表示,中國已為即將到來的五年規劃,設定了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目標。全會提出“全面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搶佔科技發展制高點,不斷催生新質生產力”,以及“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歷史機遇,統籌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建設”等部署。

  新加坡《聯合早報》認為,中國樂觀看待下個五年“危中有機”。中國堅定推動高質量發展,讓科技賦能傳統產業升級和發展未來產業。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顧清揚向《聯合早報》分析,“十五五”規劃的任務主線之一,即是通過科技自強賦能產業發展,破除美國全方位極限施壓等困局。

  彭博社認為,四中全會展現了中國高度重視高質量發展以及科技在構建新質生產力中的作用,關注半導體和人工智能等先進領域。中國還將加快建設航天強國、交通強國和網絡強國。同時,作為構建現代工業體係的一部分,中國還將努力把制造業在經濟中的比重保持在合理水平。

  報道進一步援引萬神殿宏觀經濟學研究公司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鄧肯·里格利觀點指出,中國“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幹的增長模式正在加倍推進”。

  法國投資銀行Natixis高級經濟學家向美聯社表示,與五年前的計劃相比,中國正在深入推動科技自立自強。

  美聯社稱,近年來,中國的產業政策推動了電動汽車、風能和太陽能產業的快速發展,現在已經轉向機器人和人工智能。

  英國《獨立報》則表示,多年來,中國制造業已從勞動密集型、低成本生產模式發展到生產電動汽車、機器人等高附加值的產品。報道援引摩根士丹利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分析稱,未來幾年,發展重點將放在先進制造業上。

  英媒注意到,24日,中共中央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和解讀本屆四中全會精神,指出中國提出前瞻布局的未來產業包括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氫能和核聚變能等。未來10年,這些產業新增規模相當于再造一個中國高技術產業。

[責任編輯:匡偉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