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世界說】美國GDP的虛擬泡沫:繁榮背後的經濟“虛胖”幻象

2025-10-23 20:40:00
來源:中國日報網
字號

  中國日報網10月23日電 近年來,在全球地緣政治敘事的喧囂中,所謂的美國例外論總能博得一些注意力,美國GDP數字的“領先”常被描繪成“不可撼動”。

  然而,這種表象不過是美國GDP統計方法與虛擬經濟泡沫的聯合產物,美國GDP數字已經嚴重脫離其真實經濟——AI投資、金融衍生品等“虛擬泡沫”導致GDP數字嚴重虛胖。多家外媒剖析了美國繁榮的欺騙性表象,有助于認清美國GDP虛胖實質。

  美國GDP虛胖的核心源于其對虛擬經濟泡沫的過度包容與放大。這並非偶然,而是美國統計方法與經濟結構雙重失真的結果。

  美國主要採用支出法主導的GDP核算框架,將所有需求側支出——無論實體還是虛擬全盤計入GDP數據,無形中放大服務業主導的經濟“泡沫”,助長了金融和科技泡沫的“數字幻覺”。

  2025年上半年,美國GDP增長幾乎全部依賴數據中心和AI投資,其中AI投資佔比近92%。哈佛大學經濟學家傑森·弗曼指出,若剔除這一領域,其余產業合計成長率僅0.1%,幾乎陷入停滯。

  弗曼的研究揭開了美國經濟當前最吊詭的成長景象,僅僅依靠科技巨頭的投資撐起了宏觀數據,美國經濟正站在“虛胖”的懸崖邊上。雅虎財經評論稱,“基本上,整個美國經濟都把雞蛋放在一個算法籃子里。”

  美國《財富》雜志網站報道強調,美國這種泡沫驅動的增長已成“經濟喜劇”:美國政府的政策雖然刺激了美股的AI熱潮,卻忽略了其對整體經濟的負面拖累,如就業流失和生產率虛增。

  宏觀研究公司Renaissance發現,今年AI數據中心建設對美國GDP成長的貢獻首次超過消費者支出。消費原本佔美國GDP的三分之二,這一逆轉堪稱“歷史性”。

  彭博社專欄文章評論稱,美國AI產業被神話為GDP增長引擎,卻弱化了勞動力市場需求。虛擬投資雖抬高GDP數字,但掩蓋了實體經濟的萎縮。

  美國公共廣播公司(PBS)新聞網站8月份的一期節目警告稱,AI產業估值飆升卻缺乏實體支撐,美國是否正醞釀新的“資產風險泡沫”——類似于2008年金融危機。

  然而這一“數字繁榮”的表象,背後卻是美國經濟空心化的隱憂。

  英國《經濟學人》雜志近期評論指出,除了人工智能之外,美國經濟的大部分領域似乎都顯得低迷。AI爆發式增長雖能“美化”數字,卻忽略了美國實體經濟的空心化,導致GDP含金量低。

  根據世界銀行數據,2024年美國工業增加值僅佔GDP的12.83%,而服務行業(如金融、專業技術服務、醫療)佔比超80%,這使得GDP易受消費信貸和財政刺激的短期拉動影響。

  美國《每月評論》雜志(Monthly Review Online)文章強調,到目前為止,幾乎沒有跡象表明人工智能投資正在加速美國實體經濟生產力。2025年第二季度,外國投資者向美國股市投入了創紀錄的2900億美元,推動股票在外國投資者美國資產配置中的佔比近32%,這是二戰後歷史上的最高份額,進一步擴大美股泡沫,卻無法轉化為實體生產力——這正是GDP與真實經濟脫節的症結所在。

  美國GDP名義上的領先掩蓋了其真實經濟狀況,“虛胖”數據與真實經濟的脫節已構成美國下一個危機的隱患。

  (編譯:齊磊 審校:韓鶴 吳艷鵬 王成孟)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