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政策性收儲兜底秋糧收購

2025-10-23 10:17: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當前各地各部門在大力推進市場化收購的同時,應精心組織好政策性收儲,合理把握儲備收購與輪換節奏,精準運用調控工具箱,用政府“有形之手”確保秋糧顆粒歸倉,安穩種糧農民的心,也守護好大國糧倉的分量。

  今年秋收遭遇連續陰雨天氣,給秋糧收購工作帶來嚴峻挑戰。糧食能否賣上好價錢,一年辛勤耕耘能否獲得應有回報,成為種糧農民心頭牽挂。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提出,要充分發揮政策性收儲托底作用,支持市場化主體加大收購力度,切實保障農民收益。這一“政府托底、市場激活”的雙輪驅動模式,為秋糧收購注入信心和底氣。

  從近年來糧食收購結構看,市場化收購佔比超過九成,已成為糧食購銷主力軍,政策性收購佔比不足一成,這是我國糧食收儲市場化改革所取得的重大成果。目前,我國已形成以市場化收購為主、政策性收儲為輔的收儲格局,市場化收購有效發揮了暢流通、增活力的作用,政策性收儲有效發揮了穩預期、兜底線的作用,二者協同配合、互為補充,共同構建起一個兼具韌性與效率的糧食收購生態係統。實踐證明,我國採取的“市場化收購+政策性收儲”,是符合國情糧情的一項制度安排,應繼續堅持並不斷完善。

  政策性收儲對穩定農民預期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國家提前公布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設立明確的價格底線,上不封頂。這一“價格錨”有效穩定了農民的心理預期,只要是符合質量標準的糧食,行情再不好,也能以最低收購價賣掉,從根本上解除了“種糧虧本”的後顧之憂。有了這個保底預期,農民就敢于進行長期投入和生產規劃,購買優質的種子、化肥、農藥,投入更多人力開展糧食生產。試想,如果沒有政策性收購,在豐收年份,糧價可能出現恐慌性暴跌,嚴重挫傷農民積極性,導致下一年度糧食種植面積銳減,進而引發糧價暴漲。這種劇烈的“蛛網效應”會對整個產業鏈造成巨大衝擊。

  政策性收購具有穩定市場預期、彌補市場失靈、平滑周期波動的重要功能。國家公布最低收購價政策,啟動政策性收購後,所有市場化主體會根據這個政策信號作長期的採購、生產和銷售計劃,有助于形成穩定、一致的市場預期,避免因恐慌或投機導致市場劇烈波動。新糧集中上市期間,若市場價格跌破最低收購價,國家及時啟動托市收購,能夠有效遏制市場看空情緒,防止因短期供給過剩引發“踩踏式”賣糧,避免恐慌情緒蔓延。這種精準適度的宏觀調控,既彌補了市場機制自身的不足,又為糧食產業鏈各環節創造了穩定的發展環境,體現了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的有機結合。

  政策性收購是調節市場糧食供求的重要手段。糧食不是普通商品,而是關乎國計民生的戰略物資。我國有14億多人口,如果糧食供給完全依賴市場和國際環境,一旦出現極端天氣、地緣政治衝突或貿易中斷,將帶來不可估量的係統性風險。國家通過政策性收儲,在當前糧食供給過剩時,吸納余糧,充實國家調控資源;在糧食供給短缺時,有序投放政策性糧食,穩定市場價格。一“吞”一“吐”之間,熨平市場波動,使糧食供需始終保持在一個相對平衡的狀態,築牢了國家糧食安全的防線。

  政策性收儲雖然量小,但以其更加精準、高效的調控方式,在充分尊重市場規律的同時,牢牢守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農民利益的底線。當前各地各部門在大力推進市場化收購的同時,應精心組織好政策性收儲,合理把握儲備收購與輪換節奏,精準運用調控工具箱,用政府“有形之手”確保秋糧顆粒歸倉,安穩種糧農民的心,也守護好大國糧倉的分量。

[責任編輯:房琳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