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近200公里“地下走廊” 引江補漢工程正加速掘進
在國家水網眾多“輸水動脈”里,南水北調工程無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它連接長江、黃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水係。引江補漢工程是南水北調的接續項目,要在長江和丹江口水庫之間,挖一條近200公里長的“地下走廊”,從地下百米深處“穿江而過”。建成後,長江水就能順著這條通道,自動流進丹江口水庫,每年能補30億立方米水。
引江補漢工程正在加緊施工
目前,引江補漢工程正在加速掘進。目前正在地下工程里掘進的是“江漢平安”號盾構機。“江漢平安”號並非普通的挖掘設備,而是專門為引江補漢工程定制的“超級盾構機”。它全長約135米,直徑達10.23米,相當于3層樓高,總重量超過2000噸,堪稱地下施工的“鋼鐵巨獸”。

為應對復雜地質,“江漢平安”號裝備了多項“黑科技”:
刀盤採用超硬合金,無堅不摧。
機身搭載智能監測係統,實時預警水壓與岩層的變化。

正是這些“絕技”,讓它在地下200米深處能夠揮斥方遒,成為連通長江與丹江口的“核心力量”。
黃河古賢水利樞紐:當前核心任務開挖導流洞已取得關鍵進展
引江補漢工程,這條跨越山河的“水脈”正在“破壁生長”。而在黃河中遊晉陜大峽谷中段,一座肩負著黃河流域水沙調控重任的“超級工程”也在加速建設,這就是黃河古賢水利樞紐工程。

它是繼2001年小浪底水利樞紐建成以來,黃河幹流上又一項重大骨幹水利樞紐工程,建成後,將和小浪底水庫“聯手發力”,減緩黃河下遊河道的泥沙淤積問題,發揮防洪、減淤、供水、發電、灌溉等顯著的綜合效益。目前這項工程的核心任務——開挖導流洞,已取得關鍵進展。

眼下,古賢水利樞紐工程施工現場一片繁忙景象。導流洞出口段中下部開挖支護作業正在緊張推進,作為施工準備期的“咽喉要道”,它就像是給黃河“臨時改道”的通道,其施工進度直接影響整個工程的推進速度。

古賢水利樞紐建成後,將和小浪底水庫一起,攔住黃河60%的沙量和80%的粗沙,就像裝了個“大濾網”,緩減下遊河道淤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