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看陜西】文脈潤三秦,文旅綻芳華
【賡續星火 再啟新程——高質量發展看陜西】
西安鐘樓下,身著漢服的遊客
定格古今交融的瞬間
大唐不夜城里,遊人共赴詩詞之約
在朗朗聲中觸摸文化傳承的溫度
延安的舞臺上,《延安保育院》
以動人表演結合聲光電特效
生動詮釋老一輩革命家
守護革命火種的無私精神
……
陜西省文化和旅遊廳
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
今年國慶中秋雙節假期
陜西共接待國內遊客
5262.84萬人次
同比增長14.37%
當國慶節的歡歌
“邂逅”中秋節的明月
陜西這片文化和旅遊資源富集地
再度廣迎八方遊客
遊客在西安城牆景區參觀。圖源:新華社
作為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
重要發祥地之一
陜西承載著周禮秦制的雄渾
漢風唐韻的璀璨
被譽為“天然歷史博物館”
黃帝陵的千年松柏
兵馬俑的軍陣雄風
延安寶塔的紅色印記
秦嶺的生態屏障
華山的險峻奇絕
這些中華文明、中國革命
中華地理的精神標識與自然標識
共同鐫刻著千年文明的基因
也持續激發著以文興業的動能
遊客攀登華山北峰。圖源:新華社
近年來
陜西持續推動豐厚文化資源
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把文化資源優勢
轉化為文化發展優勢
從“不倒翁小姐姐”的出圈
到“盛唐密盒”的互動熱潮
從大唐不夜城的燈火璀璨
到“長安十二時辰”的沉浸式體驗
從陜南石泉老街的古樸韻味
到陜北聖地河谷 金延安的紅色風情
陜西持續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徑
新業態、新場景、新IP不斷涌現
當地布局8條重點文旅產業鏈
拓展優化以西安為中心
全省聯動的文旅融合發展空間格局
讓“追著文物遊陜西”
“跟著演藝遊陜西”
“誦著詩詞遊陜西”成為潮流
將“流量”轉化為
遊客“留量”和產業“增量”
演員在表演紅色舞臺劇《延安保育院》。圖源:新華社
除了山河之美
陜西陸續“上新”多家博物館
為展示傳承中華文脈提供新場景
陜西歷史博物館秦漢館
2024年5月正式開館
展出的1500余件文物中
90%是首次展出
無聲講述著秦漢文明的
緣起、發展和貢獻
坐落在陜北黃土高原上的
石廜博物館
2023年11月正式對外開放
收藏石廜遺址出土的
大量石雕、玉器、陶器
刷新了人們對史前文明高度的認知
為中華文明探源提供了新資料
陜西黃河文化博物館
深入挖掘黃河的歷史文化和精神內核
秦嶺博物館構建起一部
立體多維的“秦嶺百科全書”
……
數據顯示
2024年陜西全省備案博物館達354座
一座座有趣的博物館
展示著古人智慧
折射著歷史文脈
觀眾在陜西歷史博物館秦漢館參觀。圖源:新華社
豐富的文化旅遊產品供給
提升了文旅產業
在陜西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分量
2024年,陜西全省
重點文旅產業鏈營收8638億元
同比增長11.7%
共接待國內遊客8.17億人次
旅遊收入7668億元
同比分別增長14%、16.5%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如今,當地統籌推進
文物保護、文明傳承、文化繁榮
貫通歷史和現代
在半坡遺址的文明曙光
何尊的“宅茲中國”
秦腔的鏗鏘韻律中
用文脈同歷史深情共鳴
用文化同世界對話交流
觀眾在西班牙阿利坎特參觀“中國秦漢文明的遺產”展覽。圖源:新華社
監制:張寧 策劃:李政葳 統籌:孔繁鑫 制作:趙鵬超 撰文:孔繁鑫 配音:趙鵬超
參考來源:新華網、陜西省政府網站、陜西省文化和旅遊廳網站、延安市文化和旅遊局網站、三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