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世界說】美媒:關稅非解決美國制造業痼疾良方,不如專注提高自身生產率

2025-10-16 19:57:00
來源:中國日報網
字號

  中國日報網10月15日電 美國《福布斯》雜志網站日前刊文稱,特朗普政府試圖通過關稅推動美國本土制造業增長,近期更是將家具行業列為目標,威脅對“任何不在美國生產家具的國家”加徵關稅,但這一計劃大概率難以見效。

  文章指出,自美國2007年陷入“大衰退”以來,美國制造業始終處境艱難,而關稅並不能成為解決痼疾的良方。保守派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發布的一項新研究結果顯示,想通過制造業回流來扭轉產業長期衰退的趨勢,代價極為高昂。

  《福布斯》雜志網站文章截圖

  根據研究的估算,若以關稅為手段來完全消除制造業貿易逆差,美國制造業產品的購買者每年需承擔6050億美元成本,其中包括了關稅導致的進口成本增加以及本土生產所提高的成本。

  此外,盡管由關稅拉動的本土需求可能創造約270萬個制造業崗位,但若將6050億美元額外成本分攤至新增崗位,相當于每個崗位每年成本高達22.5萬美元,而這一成本將持續至關稅降低或取消。研究強調,該數字僅是保守估算。若關稅成本主要由美國購買者承擔,每個崗位的年成本可能上升至55萬美元。

  文章表示,特朗普政府在任期內消除制造業貿易逆差並不是一個現實目標。建造新的工廠、聘用並培訓新員工、生產線投入運營都需要數年時間,而企業只有在確認關稅保持長期穩定的情況下才會進行上述投資。然而,目前的政策前景卻極其不明朗,這種不確定性已經影響到了生產。

  數據顯示,美國9月供應管理協會制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ISM PMI)已經連續第七個月低于50%這一榮枯線,表明制造業處于收縮狀態。調查受訪者普遍反映,關稅正在影響企業運營。此外,制造業投資也在過去三個季度出現下降。

  即便美國企業有意增產以應對關稅,也還有另一個障礙擺在面前。文章提到,自2000年代末期,美國制造業生產率增長持續疲弱。1987年至2007年期間,制造業勞動生產率年均增長3.4%;2010年到2022年,出現年均-0.5%的負增長。

  文章認為,關稅或許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對進口制成品的需求,增加對本土產品的需求,但並不能提升美國制造商低成本且快速生產產品的能力。在利用機器人提高制造業生產率方面,美國也落後于許多國家,而制造業的未來絕非依賴大量人力重復流水線作業,美國想在關鍵行業領先,必須專注于自動化。

  文章稱,關稅不僅無助于提振美國的制造業,反而正在對其造成損害。關稅推高了鋼鐵等關鍵原材料和零部件的成本,而政策執行中的不可預測性也使企業難以制定長期計劃。特朗普政府試圖推行的其他措施或許會有所幫助,但不足以抵消關稅帶來的負面影響。

  文章強調,必須拿出切實證據表明關稅確實有利于美國制造業,而目前的證據均指向相反結論。關稅以價格上漲和選擇減少的形式,將巨額成本轉嫁給美國消費者與企業。如果特朗普政府真心想扶持美國制造商,就應專注在能提高生產率的改革上,而非一味依賴關稅。

  (編譯:高琳琳 審核:馬芮 韓鶴)

[責任編輯:滕丹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