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言道|50多年前,習近平辦了一個縫紉社
中新網10月12日電 題:50多年前,習近平辦了一個縫紉社
上世紀70年代,陜北梁家河村還是黃土飛揚、積年苦旱,一片貧窮落後的景象。
村民們日日辛苦勞作,而當地婦女的負擔更是沉重:白天上山幹活掙工分,晚上做飯帶孩子,等到一家人入睡後,還要在昏暗的煤油燈下縫補幹農活磨損的衣服。
婦女們的勞累艱辛,年輕的村支書習近平都看在眼里。為了改善她們的生活,他想了一個辦法:在村里辦個縫紉社。他找來擅長織補的婦女,專門為大家縫補衣服、做衣服,報酬由社員們用工分來支付。
這樣一來,裁縫們可以掙到工分,而其他婦女上山勞動,晚上也不用再在燈下熬夜補衣服了。
這個方法既解放了婦女勞動力,又解決了村里人日常的需求,很快便受到了大家的歡迎。
婦女的地位是衡量一個社會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標志之一。從履職基層到擔任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總書記對“半邊天”的尊重關懷,對婦女事業發展的關心重視一以貫之。
在山東濟南,帶領女性在家政行業創業的卓長立曾擔心外界眼光。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到濟南考察調研時,告訴她們“家政服務大有可為”,這讓卓長立“心一下子就熱乎起來”。後來,她帶領“陽光大姐”團隊從濟南走向了全國,也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職業價值和榮譽感。
在西藏林芝嘎拉村,得知來自廣東的“90後”女村官黃海芬放棄白領工作,到雪域高原安了家,習近平總書記勉勵她:“從沿海到高原,這里需要人啊,你在這邊好好幹。”如今,黃海芬正通過特色旅遊品牌,帶領鄉親們在鄉村振興的路上越走越寬。
2012年,神舟九號飛船發射,航天員劉洋在浩瀚太空中首次留下了中國女性的身影。“你可是巾幗英雄啊,也是婦女能頂半邊天的代表,現在還成了中國婦女的‘形象大使’!”總書記親切地稱讚她。十年後,劉洋經歷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苦訓練,再次出現在“神舟十四號”飛行任務中……
“中國實踐證明,推動婦女參加社會和經濟活動,能有效提高婦女地位,也能極大提升社會生產力和經濟活力。”2015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聯合國總部出席並主持全球婦女峰會時的話語擲地有聲。
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婦女是重要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關心婦女權益保障,鼓勵支持婦女投身經濟社會發展實踐,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而追夢奮鬥,成就出彩人生。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把堅持男女平等基本國策、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納入施政綱領,婦女權益保障法治體係不斷完善,婦女事業與經濟社會同步協調發展,婦女的生存、健康、教育狀況得到極大改善,廣大婦女在參政議政、科技創新、鄉村振興等各個領域閃閃發光,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智慧與力量。
婦女社會地位的變遷,標注著時代進步的刻度。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徵程上,每一位婦女都是主角,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