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領跑、跨越!上周末,大國重器捷報頻傳
“首次”“領跑”“跨越”
剛剛過去的周末
大國重器好消息不斷
我國在多個領域
交出亮眼成績單
加“鈾”啦
“華龍一號”2號機組首啟核燃料裝載
10月11日,位于福建漳州的全球最大“華龍一號”核電基地再傳新進展。中核集團漳州核電2號機組啟動首次核燃料裝載工作,這一環節是核電工程建設中有核試驗和無核試驗的分界點,也是核電機組並網發電前最重要的環節之一。
“華龍一號”是目前世界上在運在建機組總數最多的三代核電技術,以鈾-235為主要燃料。目前,1號機組已經商業運行,2號機組預計于今年第四季度投產發電。漳州核電2號機組投入商業運行後,預計每年可提供超100億千瓦時清潔電能。
電磁彈射
我國首次在地面開展小鼠微重力實驗
10月12日,由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中心研制建設的亞洲首個電磁彈射微重力實驗裝置,進行了一場生命科學領域的微重力實驗。這是國內首次在地面進行小鼠的微重力科學實驗,為人類腫瘤靶向藥物開發提供重要支撐。
電磁彈射微重力實驗裝置是一個重達300多噸的鋼架結構,靠4萬多顆螺栓鉚釘在一起,高度大約44米,相當于15層樓。電磁彈射能夠在裝置上浮和降落過程中各提供2秒的微重力時間,有效微重力時間可達4秒。
2023年運行以來,電磁彈射微重力實驗裝置一共完成六大類300多次的科學實驗,為材料科學、燃燒科學等提供了珍貴數據。
斷層式領先
中國天眼已發現1152顆脈衝星
10月12日,國家天文臺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FAST發現的脈衝星數量達到1152顆。這一數量,早已遠超同一時期國際上其他望遠鏡發現脈衝星數量的總和。
“十四五”期間,FAST還取得了一批國際影響力的重大原創成果,讓中國射電天文研究實現了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
全球領先
我國自研北鬥探空係統打破GPS壟斷
10月11日,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中國氣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國已建成由9顆風雲衛星、842部天氣雷達、9萬余個地面氣象觀測站組成的陸海空天一體化綜合氣象觀測係統。我國自主研發的北鬥探空係統達到全球領先水平,打破了GPS係統在氣象探空領域的壟斷。
此外,我國還首次將35顆商業氣象小衛星納入氣象業務運行,補充風雲氣象衛星掩星數據的觀測能力。
一箭三星
全球最大固體火箭升級後再出徵
10月11日10時20分,我國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在山東海陽附近海域使用引力一號遙二運載火箭,將搭載的吉林一號寬幅02B07星、數天宇星01和02試驗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飛行試驗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此次發射任務是引力一號運載火箭的第二次飛行。這型火箭首飛于2024年1月,曾創造了全球最大固體運載火箭、中國運力最大民商火箭等多項紀錄。這次發射的火箭,在技術方面相比首飛箭有新升級。從火箭的軟件、硬件兩方面出發,做了很多可靠性增長試驗。引力一號火箭具備400公斤級衛星“一箭十星”以上的發射能力,滿足我國規模化低軌星座組網發射需求,未來也將承擔相關發射任務。
大國重器
一個個好消息傳來
彰顯著
新時代中國科技創新活力與實力
期待更多新進展、新成就!
監制堶鄭弘
制片人堶王爍
主編堶張慧彬
編輯堶豐樹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