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焦點訪談|新玩法、新引擎、新體驗……“雙節”引燃假日消費熱潮

2025-10-09 14:36: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國慶中秋雙節假期的腳步邁向尾聲。在這段滿載團圓與歡樂的時光里,有人奔赴山海,在非遺市集和現代文旅項目的碰撞中感受“老傳統”的新表達;有人漫步城市,打卡“出圈”的網紅市集、沉浸式劇場,解鎖家門口的新鮮體驗;還有人看比賽、聽演唱會。大家既體驗了讓人耳目一新的文旅新玩法,也真切感受到消費市場的多元豐富與蓬勃活力。那麼,這個雙節假期,文旅融合催生出哪些新亮點?消費市場又折射出哪些值得關注的新趨勢?今天(10月8日),我們就一起來梳理。

  這幾天,你的朋友圈是不是也被各種旅行風景和美食打卡刷屏了?這個小長假,有人山南海北去看風景,有人熱血沸騰去追比賽,也有人悠閒地在商圈逛街、在影院看片。10月1日—8日,累計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預計24.32億人次,日均3.04億人次,同比增長6.2%。我國假日市場人氣足、供給新、消費旺,一派活力升騰的繁榮景象。

  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國慶中秋這8天是2025年的最後一個公眾假期,公民出遊意願非常高。各地文化和旅遊產品供給也非常豐富,開啟了“花式寵客”模式,總體上是秋色美、夜色明、人歡樂、國慶紅。”

  這個假期,文旅市場“新”潮涌動,創意無限。為了讓遊客玩得更盡興,體驗更深入,各地也是鉚足了勁,花式整活。

  隨著“文博熱”持續升溫,“為一座博物館,赴一座城”已經成為不少人的假日首選。看看老景區能有啥新玩法。

  在河南洛陽的隋唐大運河文化博物館,一位身穿古裝的角色扮演者突然走向遊客,簡單自我介紹後,將特制的文博地圖送到大家手中,並邀請眾人一起漫步展廳,沉浸式探尋大運河的前世今生。

  一張地圖,匯集了洛陽博物館、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等五家博物館的熱門文物。這次洛陽幾家博物館決定“組團出圈”,不僅讓遊客對各博物館的特色資源一目了然,也有效破解了過去單個博物館吸引力有限、文旅資源碎片化等問題。

  在廊坊的“只有紅樓夢·戲劇幻城”,早上九點開園前就已經有近千名遊客在檢票口排隊等待。這里並不是簡單復刻《紅樓夢》里的場景,而是讓遊客在虛實交織的行進式觀演中完成自己與《紅樓夢》的對話。

  這個假期,文旅活動不但在形式和內容上有了新創意,在與科技的結合上也是花樣迭出。深圳龍崗的機器人主題街區成了新晉熱門打卡地!這里有機器人巡遊、人機互動遊戲、零部件DIY體驗等環節。

  北京則推出了10條工業科技主題遊線路,其中位于北京亦莊的機器人主題餐廳和機器人4S店很受青睞,迎賓接待、調制飲品、送餐服務均是機器人來完成。

  “文旅+科技”,加出了全新玩法,遊客在提升消費體驗的同時,也在不斷拓展新的消費圖景。

  戴斌:“科技對旅遊目的地形象的建構,讓傳統的旅遊景區煥發了生機。科技本身也構成了重要的旅遊吸引物,科技不僅讓傳統的旅遊資源煥新了,同時在創造全新的文化體驗新空間和旅遊消費新場景。”

  國慶中秋假期,不僅文旅燃爆消費市場,體育賽事、電影、演唱會等也從單一經濟轉為多元消費生態,成為促進消費、推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國慶中秋假期,在浙江,近20場城市籃球聯賽激情上演。在四川成都,200多名選手齊聚南河兩岸,揮漿競渡。在北京,中網賽場,世界頂級球星激烈對決,現場氣氛火熱。

  借助“賽事+節慶”的雙引擎,各地還將體育運動融入到文旅消費中,為假日經濟注入強勁動能。

  世界乒聯WTT中國大滿貫官方特許文創店內,近40種文創商品熱銷,賽事第二現場WTT中國大滿貫公園內,球迷可以憑賽事票根在公園及首鋼園區30多家餐飲企業享受折扣。

  內蒙古包頭市將足球賽事與場外特色市集、文化展演深度融合,通過“體育+”模式有效聯動票根經濟與多元消費場景,成功激發市民和遊客的消費熱情。

  假日期間,小小的票根正在成為遊覽城市的“萬能門票”。各地以賽事為核心,打破單一消費,以“票根經濟”延伸消費鏈條,將體育流量轉化為經濟增量,帶動交通、旅遊、餐飲、住宿等產業聯動發展。

  除了體育賽事,電影市場持續火熱,跟著電影品美食、跟著電影去旅遊也成為很多人的選擇。

  假日期間,乘坐高鐵的不少旅客發現,列車播放的短視頻內容煥然一新,屏幕中一段段精彩的電影片花,點燃了大家觀影興趣,更將影片中的取景地“種”進了遊客心中。準備前往重慶的吳女士表示,《刺殺小說家2》的取景地和當地火鍋文化共同促成了這趟旅程。

  在江蘇,部分影院推出“電影+民樂表演”“電影+非遺美食”活動,實現“影院賺人氣、非遺得傳承、觀眾享實惠”的“三贏”。在鹽城建湖的電影院,放映前的等待時間,大家可以一邊欣賞古箏表演,一邊品嘗當地非遺美食建湖藕粉圓。影院轉型城市文化客廳,IP聯動撬動消費,各地影院正從單一觀演場所升級為復合型文化消費空間。

  隨著各地的旅遊發展更加均衡,國慶中秋假期,遊客在旅遊目的地的出行半徑更遠了,消費范圍也隨之擴大。出行消費的你都有哪些新體驗?

  童話城堡的屋頂、超大的豬豬雕塑、黑粉配色的室內設計,就連廁所都挺好看。在你印象中,高速公路服務區是不是還停留在加油、上廁所、買快餐這傳統三件套的模樣?浙江金華的高速公路服務區,已經打破傳統局限,從“歇腳地”向“區域經濟新地標”轉型。這里有文化展示和互動體驗,讓路過的你根本舍不得走。逛餓了,這里還有不可辜負的美食區。手工現制金華酥餅飄香四溢,兩頭烏小籠包是現蒸的,銅鍋米線也是熱氣騰騰。假日期間,這里成為很多人旅途上意想不到的驚喜。旅客在這里的平均逗留時間也從原來的15分鐘延長到40分鐘。

  激發消費新體驗,光有新場景和新模式還不夠,還要靠源源不斷的新內容來注入活力。一批“首店”“首展”也在節日期間集中亮相,讓人們有了更多的新鮮感。

  與倣生機器人互動,和科學家機器人聊聊天,再生成幾張自己的AI動畫照片,上海一家新開的機器人劇場全國首店聚攏起超高人氣。

  在長沙,假日期間130多家首發店鋪開門迎客,舉行首展首秀20多場,國產動畫電影《浪浪山小妖怪》主題展湖南首展就吸引不少消費者前來打卡。

  假日經濟的紅紅火火,離不開政策的大力支持。從國家層面到各級地方都有針對性地打出組合拳,讓消費市場的蓬勃活力進一步被激發。

  近期,個人消費貸款貼息政策在各地加速落地。在四川眉山,多家銀行將“移動式”櫃臺搬進消費季活動現場,開通消費貸款綠色審批通道,咨詢選購量同比增長超50%。

  安徽黃山推出的“信用遊”,遊客憑借信用就可以0元預訂景區門票、酒店,“先遊玩後支付”,因故無法出行還能直接取消訂單,大幅提升出行便利度。消費補貼也為節日市場增添活力。各地政府密集發放消費券,以“真金白銀”激活消費潛力。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信息中心產業經濟研究室主任、研究員魏琪嘉:“政策支持提振了消費預期,平臺和商家在政策的支持中不斷發展壯大,有利于經營主體進一步提升自身的經營水平,提供更高品質的產品,有利于形成良性循環的產業生態。”

  假日經濟升騰的不僅是熱鬧的煙火氣,更是沉甸甸的民生溫度與經濟韌性。這些鮮活的片段映照著人們對文化消費的新追求,也彰顯著消費市場的無限活力。隨著新型消費場景的持續迭代、優質供給的不斷擴容,從“文旅+科技”的沉浸式體驗,到“國潮+文創”的個性化消費,消費市場也將在規模擴大與品質升級中釋放更多潛力,為我們的生活增添更多色彩,也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能。

[責任編輯:房琳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