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青春華章堶荔枝網評:以“水”鑄魂育人,讓青春報國之志賡續

2025-10-08 21:54:00
來源:荔枝新聞
字號

  著名水利水電工程專家鄭守仁,23歲從河海大學畢業工作,先後參與陸水水庫、烏江渡、葛洲壩、三峽等眾多工程,帶領團隊三次成功解決截流長江的世界難題;被譽為“節水大師”的茆智,是著名農田水利學專家,引領我國和世界水稻節水灌溉理論與技術發展,研究成果覆蓋農田灌溉、水肥調控、減排、治污等方面,填補多項國內外空白;河口海岸學奠基人陳吉余,在河口治理、海岸工程、圍海工程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浦東機場的外移和九段沙引鳥”為國家節省3.6億元投資和大量土地……自2025“把青春華章寫在祖國大地上”網絡主題採訪採風活動啟動以來,一個個大國水利人物的奮鬥故事、感人事跡,以更加直觀、生動的方式呈現在世人面前,引起市民、網友廣泛轉發和點讚。

  水是萬物之母、生存之本、文明之源,中華民族的發展史,一定意義上就是一部治水史。上古時期,大禹治水開啟大規模治水的序幕,奠定了中華文明的基礎。從都江堰到白堤蘇堤、從鄭國渠到坎兒井……水利先人的智慧結晶,造福千秋萬代。新中國成立76年來,在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上,無數水利工作者前赴後繼、接續奮鬥,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為經濟社會發展、人民安居樂業提供了重要基礎。透過採訪採風活動的報道不難發現,從晨曦到深夜,從青絲到白發,一個個大國水利人物,懷愛國之心、立報國之志、增強國之能,把個人奮鬥同國家前途命運緊緊聯係在一起,用實際行動守護江河安瀾、滋養中華沃土,書寫出了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青春華章。

  青年是標志時代的最靈敏的晴雨表,時代的責任賦予青年,時代的光榮屬于青年。無論是走進河海大學、新濟洲國家濕地公園以及浦口火車站歷史風貌區等地,還是前往淮安“劉老莊連”紀念園、揚州江都水利樞紐、蘇州平江路歷史文化街區以及鹽城宋公堤等地,或是開設“青春激蕩山河”、“青春華章河海為證”等網絡話題……2025“把青春華章寫在祖國大地上”網絡主題採訪採風活動,不僅描繪出了青春與時代同頻共振的最美畫卷,也必將充分發揮以“水”鑄魂育人的重要作用。前進的道路上,廣大青年賡續青春報國之志,讓青春在為祖國、為民族、為人民的不懈奮鬥中綻放絢麗之花,相信青春的能動力和創造力必將激蕩起民族復興的澎湃春潮。

  時代呼喚擔當,志向是人生的航標,立志報國是中國人的紅色基因。“我的事業在中國,我的成就在中國,我的歸宿在中國”,這是錢學森的鏗鏘誓言;“這輩子最大的幸福,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國緊緊地聯係在一起”,這是程開甲的不變信念;“只要祖國需要,我必全力以赴”,這是黃大年的堅定選擇……他們胸懷大志、刻苦學習,把學到的本領奉獻給祖國和人民,讓青春之光閃耀在為夢想奮鬥的道路上。這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帶給我們啟示,也深刻地印證了“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的歷史命題。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身處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關鍵時期,吃勁的時候,也正是青年人大顯身手的時候。新時代新徵程上,以“水”鑄魂育人,廣大青年自覺砥礪“以國家之務為己任”的報國熱忱、激揚“以身許國,何事不可為”的勇毅擔當,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鬥的新時代好青年,在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散發光芒,接續奮鬥、凱歌前行,就一定能為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貢獻更多青春力量,唱響更加嘹亮壯美的青春之歌!(王玉星)

[責任編輯:李響]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