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人說新疆·圖說新疆 | 穿越六代國門看百年口岸變遷
國門
是國家主權的界碑
也是開放的大門
霍爾果斯
從古絲路北道的重要驛站
到向西開放的重要窗口
這里的國門見證著這個邊陲小城
變為了聯通內外的重要口岸
穿過國門的“時空隧道”
看霍爾果斯如何跑出
對外開放“新速度”

20世紀50年代,霍爾果斯口岸第一代國門在荒灘戈壁間建起,成為新中國成立後與前蘇聯貿易的重要門戶。1983年,第二代國門重新選址擴建。隨著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上世紀90年代初,國門再次升級,同時,國務院批準建立霍爾果斯口岸邊民互市,成為當時全國最大的內陸邊民貿易市場。1996年,霍爾果斯第四代國門聯檢廳啟用,兩邊是出入境客檢廳,中間是進出境貨物車輛通道,成為一座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通道國門。2000年,第五代國門亮相,拓寬加高的過貨通道、先進的電子通關係統,使口岸貨運量從2000年的不足百萬噸,到2010年一舉突破1000萬噸大關。

2018年,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5周年之際,第六代國門巍然矗立在貫通中國與西歐的雙西公路之上,與中歐鐵路大動脈毗鄰而居。據統計,從2018年起,口岸出入境車輛從6000多輛躍升至42萬輛,增長近70倍;進出口貨運量由3673.1萬噸增至4556.6萬噸,連續7年位居新疆首位。

2024年,霍爾果斯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1014.58億元,位居全疆第一;出口汽車42.1萬輛,創歷史新高;出口的果蔬47.2萬噸,同比增長140.4%。

現在的霍爾果斯
已成為集通關貿易、文化旅遊
文化交流等眾多功能于一體的
綜合性口岸

承載著千年絲路記憶的國門
正以更開放的姿態
書寫著共建“一帶一路”
高質量發展的嶄新篇章
在新時代的絲路畫卷上
續寫更多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