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青春華章堶荔枝網評:青春激蕩山河,奮鬥火炬照亮復興之路

2025-10-07 14:38:00
來源:荔枝新聞
字號

  “大哉河海奔前程,毋負邦人期。”今年是河海大學建校110周年,這所與“水”共生共榮的高等學府,不僅承載著中國水利教育的百年薪火,更見證著一代又一代水利人 “治水興邦” 的初心使命。眼下,2025“把青春華章寫在祖國大地上”網絡主題採訪採風活動正在江蘇大地火熱開展,這對充分挖掘水利事業深厚內涵,從水文化中汲取智慧與精神力量,激勵廣大青年躬身篤行、實幹奮進,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大哉河海百十載,興水育才創一流。深耕節水灌溉技術,在全國超1/10的水稻種植區推廣應用,增產節支總額超百億元;研發微波降雨監測技術,為大江大河裝上“千里眼”“順風耳”;攻克泵站運行技術瓶頸,助力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實現“水往高處流”……回望百余年奮鬥歷程,一代又一代河海大學師生將所學所想化為守護江河安瀾的實際行動,把青春奮鬥融入黨和人民事業,在水資源利用、水生態保護、智慧水利等領域,譜寫了一曲又一曲壯麗的青春之歌。特別是新時代以來,他們牢記“艱苦樸素、實事求是、嚴格要求、勇于探索”的校訓,深入水利工程現場開展科普、走進社區宣講節水知識、奔赴多地參與水資源調研,不僅把論文寫在了學術期刊上,更寫進了千家萬戶的用水安全、鄉村振興的田間地頭,讓青春奮鬥在萬里山河大放光彩。

  長江奔騰、淮河蜿蜒、太湖浩渺、黃海壯闊,江蘇作為中國唯一同時坐擁大江、大河、大湖、大海的省份,“治水興邦”是精神根脈。從“微笑天使”江豚頻頻現身、“太湖之光”碧波重煥,到千年赤山湖“智慧滋養”、現代“智慧水網”精密調控……今天的江蘇大地,千年水道煥發新生,“依水而生、緣水而興、因水而美” 的畫卷更加動人,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擁有無比深厚的力量。從某種意義上來看,2025“把青春華章寫在祖國大地上”網絡主題採訪採風活動的開展,正當其時、意義重大,一篇又一篇“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鮮活新聞脫穎而出,將更好激勵和鼓舞廣大江蘇青年以大地作紙、以奮鬥作筆,奮力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新篇章。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和基礎保障,治水則關係國泰民安、歲稔年豐。眾所周知,我國水資源短缺、時空分布不均、水旱災害多發,是世界上江河治理難度最大、治水任務最為繁重的國家之一。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我國共建成水庫9.5萬座、大中型調水工程200項、大中型灌區6924處、堤防31.8萬公里,形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功能最全、惠及人口最多的水利基礎設施體係。與此同時,母親河復蘇,斷流百年的京杭大運河、斷流27年的西遼河、斷流26年的永定河等一批河流全線貫通,重點河湖生態流量達標率達98.6%。這一係列偉大成就的背後,離不開一代又一代水利人的辛勤付出、默默奉獻,他們就像從母港駛出的萬千舟舸,用實際行動續寫著光榮與夢想,讓奮鬥火炬不斷照亮復興之路。

  “青春由磨礪而出彩,人生因奮鬥而升華。”當代中國青年是與新時代同向同行、共同前進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負重任,“把青春華章寫在祖國大地上”,不僅是一句響亮號召,更是一份時代使命。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廣大青年從一代又一代河海大學師生百余年奮鬥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青春之我創造青春之中國、青春之民族,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挺膺擔當、不懈奮鬥,用青春的能動力和創造力激蕩起民族復興的澎湃春潮,不斷譜寫無愧于前輩、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壯麗篇章!(蘇曉萱)

[責任編輯:李響]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