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孟加拉國學者米瑞傑:“中國經濟展現出強大韌性和規模性增長”

2025-10-06 09:10:00
來源:總臺環球資訊廣播
字號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6周年,也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目前任教于廣東財經大學經濟學院、來自于孟加拉國的米瑞傑(Miraj Ahmed)先生在國慶假日期間接受了總臺環球資訊的專訪。作為長期研究中國經濟的學者,他說,中國在“十四五”期間取得的發展成就令人矚目;他認為,中國持續擴大對外開放,並在綠色轉型等領域取得巨大成就,為世界尤其是全球南方國家提供了寶貴機遇。

  米瑞傑說,中國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係列目標堪稱一段“變革性的歷程”。五年來,讓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國經濟展現出的強大韌性和規模性增長。他說,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在成為世界經濟增長重要引擎的同時,也為人民生活帶來了切實改變

  米瑞傑:這不僅僅是經濟數據,它切實影響著民眾的生活。如果要問哪些具體成就讓我印象深刻,那無疑是高科技制造業的飛速發展。眾所周知,中國目前在電動汽車、新能源、5G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均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我們還看到,中國數字經濟蓬勃發展,去年電子商務交易額超過45萬億元人民幣,展現了中小企業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強勁動力。這令人十分振奮。我非常期待看到中國保持這種發展勢頭,因為這不僅意味著經濟增長,更在重塑可持續繁榮的定義

  作為長期研究中國經濟發展的學者,米瑞傑認為,面對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中國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這體現了中國的“戰略自信”

  米瑞傑:盡管面臨(保護主義的)逆風,中國仍在服務業、貿易等領域持續擴大制度性開放,通過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大型展會向全球夥伴發出誠摯邀請。在這個過程中,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FDI)保持穩定增長,彰顯了國際社會對14億人口中國市場的持續信任。在我看來,(中國擴大開放)對穩定全球經濟至關重要。當某些國家築起高牆時,中國則通過共建"一帶一路"等倡議來架設起橋梁。可以說,這種做法非常務實,它以創新為驅動力量,創造了大量國內外就業機會。這種開放性是一項產業政策,更是一種理念,即共享繁榮

  中國近年來在綠色低碳發展領域取得的成就也引起了米瑞傑的關注,他說,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力推世界能源轉型,為全球南方國家的發展注入了動力,帶來了機遇。

  米瑞傑:(中國)幫助巴基斯坦、埃塞俄比亞等發展中國家建立太陽能企業,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同時降低排放,實現了成本效益。與西方的模式不同,中國方案會考慮當地的需求,部分項目在投產第一天就可以實現工業化生產,這為平衡經濟發展和氣候變化目標提供了路線圖。讓其他發展中國家像中國一樣,將環境壓力轉化為經濟機遇。這樣一來,我們既能保護大自然,又能抓住新的經濟機遇。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