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合作沃土 共築發展之路(國際論壇)
人民日報扎法爾·烏丁·馬赫默德
展望未來,上合組織將堅定團結互信、深化互利合作、共築發展之路、加強文明互鑒,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更大力量
上海合作組織自成立以來,始終秉持“上海精神”,為地區合作注入持續動力。當前,國際形勢復雜多變,世界經濟復蘇乏力,不確定性上升。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促進互利共贏,成為各國共同關切。
在不久前舉行的上合組織天津峰會上,各成員國領導人共同確立了上合組織未來10年發展戰略,決定成立上合組織開發銀行,一係列重要成果為地區和世界帶來更多穩定性、確定性。在“上海合作組織+”會議上,習近平主席鄭重提出全球治理倡議,深刻回答了在當前全球變局下,世界各國應當如何加強合作、共同完善全球治理體係的重要命題。有力的戰略引領,讓上合組織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
經濟合作是上合組織發展的重要支柱。加強數字經濟、綠色發展、減貧合作和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既是成員國共同訴求,也是推動區域繁榮的現實路徑。中國推動合作的一係列務實舉措,契合各國發展所需,為上合組織成員國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
巴基斯坦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中巴經濟走廊建設改善了巴基斯坦交通、能源和產業基礎設施的條件,中國的雜交水稻技術、光伏新能源技術等在巴基斯坦逐步推廣,促進了巴基斯坦工業化、現代化發展。
發展合作需要人民支持,人文交流是上合組織的重要紐帶。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鑒而豐富。中國高度重視文明對話、青年交流、智庫合作等人文議題,推動各方加強彼此理解與互信。在山東青島的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我看到來自不同國家的青年通過學習、工作和交往,增進彼此理解,收獲友誼和信任。在陜西楊淩的上海合作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范基地,巴基斯坦的農學生們正在參加學習培訓,他們將為巴基斯坦提升農業發展水平貢獻力量。
我本人曾在上世紀70年代來到中國留學,深切體會到中國人民的真誠與友好。這段經歷讓我堅信,跨越國界的交流能夠改變個人命運,也能為國家間關係發展注入長久動力。我創辦“讀懂中國”論壇,積極推動巴中青年、學者和媒體間的溝通交流,就是希望更多人能夠像我當年一樣,親身感受中國的發展和中國人民的情誼。
事實證明,人文交流與經濟合作相輔相成。在上合組織可持續發展論壇上,我曾提到一個簡單卻深刻的事實:在上合組織各成員國中,每個人的生活都離不開“中國制造”。這些產品不僅便利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也成為溝通理解的重要紐帶。通過日用之物所建立的聯係,讓更多人對中國的發展道路和合作理念產生興趣與認同。這種基于現實生活的認知,正是推動上合組織民心相通的重要力量。
擔任上合組織輪值主席國期間,中國提出多項重要合作倡議,同其他成員國一道推動上合組織在經濟合作與人文交流領域不斷邁上新臺階。展望未來,上合組織將堅定團結互信、深化互利合作、共築發展之路、加強文明互鑒,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更大力量。
(作者為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政策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