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月餅玩轉“跨界”創新 給節日消費添“新”意激活經濟“新”熱力
央視網消息:隨著中秋佳節的臨近,口味各異的月餅也迎來了熱銷。在安徽阜陽市太和縣,當地將特色農產品香椿加入到了月餅餡料中,這樣的“跨界”創新會帶來怎樣的味覺新體驗?

走進安徽阜陽市太和縣的月餅生產廠家,空氣中彌漫著月餅的香甜與一股獨特的鮮香氣息。工人們正在進行餡料調配,餡料里除了有堅果,還有切碎的香椿。


各種配料攪拌均勻後,工人們用面皮包裹餡料,揉成一個個面團,然後在模具的壓制下做成月餅的面坯。經過30分鐘的烘焙後,色澤金黃、香氣撲鼻的香椿月餅就新鮮出爐了。

香椿是太和縣的特色農產品。春季採摘的新鮮香椿經過脫水腌制後可以長時間存放,到中秋前做成餡料用來制作月餅,其清新鮮香的味道受到不少消費者的喜歡。
石斛豐收 與月餅結合添新意
這幾天,雲南文山麻栗坡縣種植的上萬畝石斛仙草迎來採收季。當地少數民族群眾將新鮮石斛與月餅巧妙結合,讓月餅有了不一樣的風味。



制作石斛月餅時,要先將新鮮的石斛莖洗凈、切碎、研磨成汁,再用鮮榨汁揉面,待淺綠色面團散發出草本清香時,就可以開始制作餅皮了,最後包入火腿等餡料後,就能送入烤爐。經過文火慢烤的月餅,吃起來外層酥脆、中層綿軟、里層柔韌,深受大家的喜歡。


麻栗坡縣下金廠鄉瑤族村民郭喜萍介紹,瑤族就愛吃甜食,每年中秋節前後都會採石斛來制作石斛月餅。各家做的方法雖然不一樣,但是味道都很好,石斛月餅是他們家鄉的味道。
層層疊疊“土月餅” 蒸出濃濃中秋味
在甘肅蘭州新區,當地農村家家戶戶都要制作“千層大月餅”,讓中秋的味道和秋收的喜悅藏在食材里、裹在手藝中。

晨光微起,甘肅蘭州新區六墩村村民耿文麒家已經熱鬧起來,左鄰右舍聚在一起趕制蘭州獨有的“土月餅”。


這種月餅又稱千層餅,要將前一天發好的面團搟成一張張面皮,再將苦豆、姜黃、胡麻、紅曲、玫瑰醬分別涂抹在每一張面皮上,層層疊壓,最後再用一張大面皮將其包裹起來,點綴上蝴蝶形面餅,這月餅坯就做好了。


將月餅坯子整齊碼進籠屜,1個小時後千層土月餅就出鍋了。再點上紅色花瓣,土月餅大功告成,切開層次分明、顏色鮮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