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青春華章|水潮涌動間,匯聚砥礪前行青春力量

2025-09-27 11:08:00
來源:環球網
字號

  江蘇大地,江河奔流,湖海交匯,水韻靈動貫穿南北。近日,2025年“把青春華章寫在祖國大地上”網絡主題採訪採風活動在南京啟動。活動採訪團深入江蘇十三設區市,圍繞愛國、青春、奮鬥、水利主題,沿江、沿河、沿湖、沿海蹲點採訪,以“水”為脈,領略“大哉河海”;沿“水”而行,書寫“治水興邦”;以“水”育人,唱響“青春之歌”。

  水韻滋養中,繪就赤誠報國的青春底色。愛國,是具體而微的,扎根于對腳下土地和民族文化的深切熱愛。江蘇的繁榮發展,與水的滋養密不可分。從長江之畔的千年文脈到運河兩岸的煙火人間,從太湖的煙波浩渺到黃海的波瀾壯闊,水早已融入江蘇的經濟血脈與文化基因。探訪浦口火車站,我們能感受到歷史的回響與家國的牽絆;走進“劉老莊連”紀念園,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詮釋了為國為民的赤誠忠心。這種愛,是對山河無恙的捍衛,是對精神傳承的堅守,是對家園建設的擔當。當代青年弘揚愛國精神,就要像水滋養萬物一樣,將對祖國的熱愛轉化為建設祖國、守護家園的實際行動,以赤子之心繪就青春最鮮亮的底色。水利事業關乎國計民生,投身其中,便是將愛國情懷書寫在加固堤防、疏通河道、保護水源的每一個堅實腳印里。

  水脈相連處,鐫刻開拓創新的青春印記。水無常形,隨物賦形,蘊含著因勢利導、革故鼎新的智慧。江蘇水利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不斷運用智慧、勇于創新奮鬥的歷史。在南京,智慧水利技術賦能長江大保護,實時監測、精準調度,科技力量守護著母親河的安瀾與生機。河海大學作為水利高等教育的翹楚,一代代學子秉承“治水報國”的初心,在水資源高效利用、水生態修復、智慧水利前沿等領域刻苦鑽研,取得豐碩成果,為江蘇乃至全國水利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撐。從江都水利樞紐的宏偉工程到宋公堤的堅固屏障,無不凝聚著水利工作者的智慧與汗水。青年最具創新活力,最具奮鬥熱情。面對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旱災害防禦、水生態環境治理等時代課題,青年一代應勇立潮頭,學習水的靈活與堅韌,以科技創新的利刃破解發展難題,以攻堅克難的勇氣迎接風險挑戰,將奮鬥的汗水揮灑在水利現代化建設的廣闊天地。

  水潮涌動間,匯聚砥礪前行的青春力量。水潤物無聲,利萬物而不爭,體現著腳踏實地、默默奉獻的品格。書寫青春華章,不僅需要豪情壯志,更需要躬身實踐的執著與堅守。在江蘇,無數青年正將理想扎根于現實土壤,在平凡的崗位上詮釋青春的價值。新濟洲國家濕地公園里,年輕的生態守護者用心呵護著“長江入蘇第一洲”的生物多樣性;蘇州平江路歷史文化街區,投身水鄉保護與發展的青年們讓古老運河煥發新生;廣袤的鄉村田野,水利技術人員指導著節水灌溉,助力鄉村振興。他們的身影,是青春與時代同頻共振的縮影。真正的青春華章,不在于響亮的口號,而在于日復一日的堅持,在于面對困難時的擔當,在于將個人成長與國家需要緊密結合的自覺。青年們應如水滴匯入江河,以篤行不怠的姿態,深入基層一線,扎根實踐沃土,在服務社會、服務人民的奉獻中實現人生價值,讓青春的腳步踏響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大江奔流,青春浩蕩。水脈連接著江蘇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也映照著青年一代的愛國之心、奮鬥之志、實幹之風。以此次網絡主題活動為契機,廣大青年當從深厚的水文化中汲取精神滋養,以愛國情懷為帆,以創新奮鬥為槳,以實幹篤行為舟,踴躍投身于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偉大洪流,將美好的青春年華,鐫刻在祖國廣袤而堅實的大地上,譜寫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壯麗篇章。(甄郝)

[責任編輯:房琳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