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發力 向“質”前行——走進江浙滬三地民企,感受民營經濟發展活力
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民營企業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力量。上海多措並舉支持企業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護航企業出海;江蘇蘇州以政策賦能打造“企業+”工作矩陣,優化營商環境;浙江杭州民營企業探索產業幫扶新模式,帶動農民家門口就業……近日,記者隨中央統戰部“走進民企看‘質’變”主題採訪活動來到上海、江蘇、浙江等省份,見證民企向“新”發力、向“質”前行的澎湃動能。
——編 者
政策賦能——
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小橋流水,河街相鄰,粉牆黛瓦……今年7月,坐落于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閶胥路32號的蘇州民營企業家之家正式揭牌,成為集黨建引領、政策宣講、文化交流、產業鏈對接于一體的綜合性服務平臺。
“讓企業家在這里找到精神家園,更找到發展夥伴。政企同心,擦亮‘蘇州最舒心’營商環境品牌。”蘇州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市工商聯黨組書記王蓓蕾介紹,蘇州市工商聯通過精心打造“企業+”工作矩陣,啟動百家民企“企業+”供應鏈沙龍對接係列活動,已匯集125家企業提供的148項優質產品與服務,推動產業鏈上下遊合作。
數據顯示,蘇州擁有民營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5618家,民營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87家。科技企業不斷壯大、創新成果持續涌現,是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生動寫照。
西井科技生產的無人重卡,曾亮相電影《流浪地球2》,如今搭載原創自動駕駛技術,從服務單一物流場景拓展至海港、空港、智慧工廠等場景,走進28個國家和地區。近年來,上海相關部門組織專題培訓、建立重點企業服務群、拓展國際商會合作,多措並舉支持企業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為企業出海護航。
在浙江杭州,一座佔地面積3萬平方米、年服務器產量50萬臺的智能工廠,一個班次僅需不到80人。以往工程師需要時刻緊盯的工作,如今已可以由AI自行監管。
新華三集團總裁兼首席執行官于英濤介紹,企業提供包括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信息安全等在內的一站式數字化解決方案,助力企業數字化轉型,帶動產業鏈上下遊企業協同發展。
“作為從浙江啟航的民營企業,新華三的成長離不開良好營商環境的滋養。”于英濤說。
浙江積極打造重大工程和補短板項目清單、重點產業鏈供應鏈項目清單、完全使用者付費的特許經營項目清單“三張清單”,推出民間投資問題收集和推動解決機制、民營企業定點聯係機制、民間投資調度機制“三項機制”,以高水平的政策機制保障,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政府說話算數,承諾的事情都能落實到位,這讓我們企業家感到踏實。”在浙江省工商聯組織的“親清直通·政企懇談會”上,一名企業家的話道出了眾多民營企業家的心聲。
今年以來,浙江開展“親清直通”暖企惠企行動,舉辦“親清直通·政企懇談會”260余場次;出臺《政商交往觀測點運行制度(試行)》,收集反饋問題234個;組建浙商法律服務團,形成常態化、多層次的浙商企業法律服務體係。
浙江工商大學浙商研究院執行副院長楊軼清認為,浙江堅持“無事不擾、有求必應”的理念,形成了“企業主導創新、政府保障生態”的創業環境,進一步加速科技成果向生產力轉化。
技術突破——
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深度融合
自主移動,攀爬樓梯,跨越障礙……在杭州雲深處科技的測試訓練場地,四足機器人“絕影X30”靈活穿梭于模擬變電站的崎嶇路面,完成設備測溫、缺陷識別等任務。這款機器人已在廣東東莞變電站、新加坡電網等國內外應用場景落地。
作為率先實現電力巡檢、應急消防商業化應用的四足機器人企業,雲深處佔據國內85%的電力巡檢市場份額,其自主研發的一體化關節,功率密度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隨著技術日新月異,機器人產業加快提“智”向新,背後離不開整個產業鏈的厚積薄發。
走進蘇州綠的諧波傳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機械臂從操作箱內取出一個個材料,加工、檢測、清洗,完成一道道工序。
諧波減速器被稱為機器人的“關節”,對技術、工藝的要求極高,曾長期被國外壟斷。綠的諧波攻克齒形設計、柔性軸承等技術難題,可將傳動誤差控制在10弧秒以內。
該公司所在的蘇州市吳中區,集聚著上千家機器人產業上下遊企業,覆蓋從關鍵零部件研發到整機制造、從場景應用到生態構建的全產業鏈環節,創新鏈和產業鏈無縫對接、加速融合。
實現技術突破,還需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推動企業主導的產學研融通創新。
2024年6月,首批長三角創新聯合體成立,整合區域產業鏈上下遊和高校院所等創新資源開展技術攻關。“長三角語言計算創新聯合體”是首批12個長三角創新聯合體之一。
該聯合體由位于蘇州的思必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牽頭,聯合上海交通大學、科沃斯機器人、吉利汽車研究院(寧波)等共同組建,協調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產業鏈上下遊資源等互相協助、互為支撐,為智能語音語言技術在智能家居、智能汽車、消費電子等領域的應用提供更加可靠、高效的技術支持。
攥指成拳,“聯”出合力。思必馳董事會秘書龍夢竹介紹,創新聯合體還推動了企業與高校進行人才聯合培養,通過學術交流、實習實訓等方式加強人才交流與合作。
挺膺擔當——
以實幹篤行詮釋企業家精神
選擇紋樣,定制下單……走進杭州萬事利科創中心,AI大模型根據用戶需求,幾秒便可設計生成獨一無二的絲巾。通過活性免水洗印染一體機,1米長的面料2小時即可完成印染。
“我們要弘揚企業家精神,做胸懷報國志的奮鬥者。”全國工商聯執委、萬事利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屠紅燕今年獲得了“全國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榮譽稱號。近年來,企業推動“絲綢+文化+科技”融合,老品牌煥發新活力。
富而有責、富而有義、富而有愛,是新時代優秀民營企業家的寶貴品質。萬事利在浙江衢州開化縣探索出“企業+基地+農戶”的產業幫扶模式,1500畝黃金繭養殖基地帶動了近千戶農民在家門口就業,蠶農年收入增長超30%。
“做艱難但正確的事,走長遠的路。”研發中國人自己的醫療影像設備,總部位于上海的聯影集團從一開始就放棄了對傳統產品優化升級的方案,果斷衝刺高精尖。如今,企業已推出多項高端醫療裝備,服務國內外1萬多家醫療機構。
從傳統產業煥“新”升級,到新興領域突破“卡脖子”技術,廣大民營企業家厚植家國情懷,把個人奮鬥、企業發展同國家繁榮、民族興盛、人民幸福結合起來,以實幹篤行詮釋企業家精神。
今年5月,杭州纖納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領銜,攜手兩所高校組成科研團隊,提出太陽能電池材料鈣鈦礦的涂層革新技術,實現了平方米級鈣鈦礦組件的穩定批量生產。
杭州纖納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首席執行官姚冀眾表示,加入浙江省新生代企業家聯誼會,不僅能及時獲取政策信息,也能在交流培訓中開闊眼界、增強發展信心。
近年來,浙江扎實推進浙商青藍接力工程,打造年輕一代民營經濟人士人才庫,實施新生代企業家現代化能力提升計劃,開展新老企業家“傳承對話”、促進新生代企業家互相交流等活動,著力造就一支政治上有方向、經營上有本事、責任上有擔當、文化上有內涵的年輕一代企業家隊伍。
發展新質生產力,向“新”是共識。廣大民營企業在廣闊前景中擔當責任,以愛拼會贏的勁頭創新創業,讓中國經濟“新”潮澎湃,高質量發展的動能也更加充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