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華章|水脈連著國脈,青春挺膺擔當
一條長江,奔流不息,見證了多少青春抉擇;一座樞紐,默默運轉,訴說著五載春秋的殷殷囑托。2020年11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都水利樞紐時強調:“要繼續推動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建設,完善規劃和建設方案,確保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成為優化水資源配置、保障群眾飲水安全、復蘇河湖生態環境、暢通南北經濟循環的生命線。”時光荏苒,近五年來,江蘇大地持續譜寫治水興水新篇章。“哪里有水,哪里就有河海人”,一代代河海人投身水利事業,映照著河海大學“治水興邦”的初心,也為我國水利高質量發展注入智慧與力量。
9月22日,2025“把青春華章寫在祖國大地上”網絡主題採訪團走進河海大學這座與“水”共生共榮的高等學府,見證河海學子“治水報國”的青春擔當。
作為中國第一所培養水利人才的高等學府,河海大學自1915年誕生起就與民族命運緊密相連,始終以“治水興邦”為己任。新中國第一個水文係、第一個陸地水文本科專業、第一個海洋工程水文專業、全國第一個水務工程專業等均在這里蓬勃興起,為國家水利事業輸送源源不斷的專業人才。它還被譽為“紅帽子大學”,這頂“紅”,不是外在的標識,而是在國家危難之際的河海青年心懷愛國之情,在這里點燃革命火種,孕育出了鮮明的紅色基因。
“要想國泰民安、歲稔年豐,必須善于治水。”水安全事關戰略全局、事關長遠發展、事關人民福祉,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保障。回望百十年,一代代河海人與水同頻、與國家發展共振:他們為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南水北調工程、黃河小浪底工程等超級工程貢獻智慧;他們清除邊坡生態修復的“攔路虎”,攻克深海探測的諸多世界級難題……從水文監測到災害預警,從能源合作到生態修復,從國內市場的水利水電項目到共建“一帶一路”的海外項目,哪里需要治水,哪里就有河海人的身影。他們是治水者,更是“為國護水”的忠誠衛士。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我國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提速、現代化加快推進,為推動水利高質量發展、保障我國水安全提質賦能;全社會用水效率和效益顯著提高,提前完成了“十四五”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主要目標任務……“十四五”期間,我國水利事業取得長足進步。而這五年,河海青年從未缺席,他們把“治水興邦”的初心使命寫在江河湖畔的治理現場中,寫在水利科技突破的創新答卷上,更寫在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的使命徵程里——
水利水電學院學子開發“圖審事”水利AI審圖係統,提升審圖效率和質量,為水利工程建設保駕護航;“00後”團隊自主研發“探傷專家——水利工程智能缺陷檢測設備領航者”,助力解決行業痛點難題;學生調研團隊扎根雲南,探索跨縣搬遷移民返貧風險防范路徑,為鄉村振興事業貢獻青春智慧……從宏偉樞紐到蜿蜒溝渠,從實驗室到田間地頭,從這所大學走出去的青年正以“自找苦吃”的勁頭,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
水脈連著國脈,青春挺膺擔當。當新一代河海青年繼續走向西南水電基地、沿海防護工程、智慧水網實驗室,當更多年輕人選擇將青春華章寫在鄉村沃野、科研一線、發展前沿,中國式現代化的壯麗畫卷,必將更加生動豐盈、充滿希望!(謝偉鋒)